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精彩非遗
李宁:巧手捏塑让面人儿栩栩如生
![]() |
李宁在专心创作 |
![]() |
面塑《备茶图》 |
![]() |
面塑《冬奥吉祥物及滑雪娃》 |
本报记者 郝莹玉
走进李宁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精彩面塑,在一个叫《瑶池盛会》的面塑中,仅半个核桃壳内,李宁竟然放进去27个小面人,且每个小面人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李宁从事面塑创作已有近三十多个年头,她将张家口的地域文化融入进了小小面团中,用面塑这一民间手工艺展现着张垣大地风土人情。
27年前,在公园门口与捏面人老人的偶然邂逅,让李宁从此走上了面塑之路。当时的李宁还是青涩的姑娘,看着老人手中的面团经过揉、搓、掐、压等一系列操作后,最终成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她彻底被吸引了。从那天起,李宁每天下班回家总会在老人的摊前驻足良久。有时与老人请教一些问题,有时帮着老人收摊。时间久了,两人似也成了忘年之交。最终老人将签举式面塑的手艺倾囊相授。有了这扎实的基本功,李宁又拜北京“面人汤”传人汤夙国为师,系统学习了精品收藏面塑的创作。至此,李宁终成了我市民间手工艺人的一员。
踏上面塑创作之路,李宁不断提升自己创作能力。从最初的签举式面塑到精品收藏面塑,再到现在融入张家口地域文化的特色面塑,李宁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想要发扬传承这一民间手工艺,赋予它文化内涵势在必行。近几年,李宁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创作与张家口当地文化相关的作品上。大境门、堡子里、康保二人台、辽墓壁画通通成为她创作的原型。
为了能够完整还原辽墓壁画《备茶图》,李宁从几年前就开始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当时人们的穿着发式,佩戴的饰品头饰,所用茶炉器皿,她都一一记录,并与壁画图案相结合,最终绘制出完整清晰的手稿。根据手稿,她再专门和面、配色,然后捏制、进行细节处理,历时一年多,最终让《备茶图》中的人物从壁画中走了出来。栩栩如生的立体人物,让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辽代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计划陆续将壁画中的场景按照比例一一复刻,让更多的辽墓壁画活起来。”李宁说。
“神生形,形成神。”李宁用心揣摩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将神与形合二为一,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传达出丰沛情感,每个人物举手投足的神韵都由她精心捏塑,在她的手中,面人儿“活”了。
李宁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民协理事,张家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多年来,李宁拜了三位不同地域的名师,不断探讨研习,最后形成了一个带有张垣地域特点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同时在材料上也有所创新,根据作品需要还加入了当地莜麦面粉,她还研发创新,在面塑创作上加入了雕塑风格,不仅仅体现在雕塑形体、衣纹、肌肤等外在特质,更注重面塑作品那一瞬间的情绪传递。
面塑《张垣老游戏》《老锅台》体现的是早年间有怀旧情怀的一类作品,而《仿真水果系列》万全的香瓜,柳沟的杏,坝上的沙棘“酸溜溜”等,又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以仿真面塑的形式出现,还有仿真花卉类的作品及衍生品。
摆件《二人台》,是以张家口康保地方戏二人台挂红灯的舞台形象为创作原型,进行了艺术加工,用面塑形式体现,男女娃娃头戴狮子帽,脚踏吉祥如意鼓,手举红灯笼,作品人物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浮雕盘饰《大丽图》采用了张家口市花大丽花为创作元素,色彩艳丽喜庆,适合家装摆设,取谐音大利图,吉祥喜庆,大吉大利之意。面塑盘饰《张垣三宝娃》则是根据张家口著名的三宝山药、莜面、大皮袄为创作元素。作品人物生动,造型可爱,突出三宝特点,盖有吉祥、如意、幸福三枚印章,寓意吉祥,是便于携带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
《崇鼠礼物》面塑作品是为2022年冬奥会创作的文创产品,已申请专利。作品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巧可爱的金花鼠为原型,雪花代表冬奥盛会,吉祥物配以中华传统民俗吉祥寓意的福字、葫芦、寿桃、如意、金元宝配饰,作品体现出吉祥物金花鼠机敏可爱,再加以代表福禄寿喜财的配饰,这套作品由五个单个儿作品组合而合,体现福禄寿喜财吉祥寓意,是对冬奥盛会的美好祝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
数十年来,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李宁的心血,这项根植于她内心的技艺有它独有的魅力,李宁希望面塑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能够走进更多人的世界,在百姓的生活中“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