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我市“三农”力量蓄势待发

张家口日报 03版要闻 2025年03月05日

本报记者 亢春宁 郝大钊 赵彩芬 通讯员 高景山 高成

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乡镇干部、农业企业负责人等热议“三农”话题,大家第一时间深入学习,纷纷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让人深受鼓舞,将鼓足干劲,继续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这一重要部署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农业农村部薯类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副主任、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马恢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中央一号文件为张家口的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在马铃薯领域,张家口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我市是国内知名的马铃薯科研育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我市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地理和技术优势,抢抓机遇,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来培育。作为全国主要的马铃薯科研单位之一,市农科院育成的“冀张薯”“坝薯”和“京张薯”等系列马铃薯新品种30多个,是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区的主栽品种,占当地马铃薯总播面积的60%以上,其中“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推广主导品种。

马恢表示,在种业振兴行动中,他们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更多突破性马铃薯品种。同时,在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方面,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马铃薯育种产业化,进一步提升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让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动特色农业绿色融合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并对此作出具体部署: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文件还强调要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桑园镇,作为怀来县鲜食葡萄主要产地之一,有万亩葡萄园之称。近年来,当地百姓依靠种植葡萄走上了富裕道路。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桑园镇葡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桑园镇党委书记王晓晨表示,将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推动葡萄产业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在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方面,他们将致力于葡萄的绿色种植,严格把控农药、化肥使用量,确保葡萄品质,加大力度推广绿色种植技术,让桑园葡萄成为绿色、特色农产品的代表;在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方面,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葡萄悠久的种植历史,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方面,将进一步推进葡萄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展葡萄采摘节、葡萄酒文化节等活动,让游客在品尝葡萄、美酒的同时,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此外,桑园镇还将加快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支持各类主体协同共建供应链。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搭建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宽葡萄及葡萄酒的销售渠道,让桑园葡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怀安县三联牲畜屠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羊养殖、屠宰、分割加工、生鲜产品开发、仓储物流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公司负责人曹世光介绍,过去一年来,怀安县以打造全市羊肉养殖屠宰中心为目标,聚力打造怀安羊肉产业品牌。今后将紧紧围绕文件精神,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在今年建设新的生产车间,年屠宰100万头,屠宰量提升50%。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更先进的屠宰设备和冷链物流系统,确保羊肉从屠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保持最佳品质。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让怀安羊肉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让河北兆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建龙更明确了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使命。“文件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我们是本地酱菜加工企业,要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当好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将以地方特色农产品为核心原料,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酱菜品质,打造差异化品牌,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将研发低盐、健康型、零添加新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实现从“产量导向”向“品质导向”的转型,让酱菜产业的“小车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繁荣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