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

张家口日报 05版县域·桥西/沽源 2025年03月04日

本报记者 赵彩芬 通讯员 任薇

厕所方寸小,民生惠万千。

近日,记者来到桥西区元宝山村,走访了多处农村公厕,看到这些公厕不仅外观整洁美观,与周围宁静和谐的乡村环境完美融合,更在内部设施上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升级,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与舒适。

记者看到,除了基础功能外,在这些水厕内还单独设置了无障碍间,配置可以折叠的婴儿多功能台、安全抓杆等设施,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在墙面上张贴的各项提示,尽显温馨。

随后,记者来到一座旱厕发现,这座旱厕的室内外都安装了太阳能灯、封堵防臭蹲坑和排味孔等装置,彻底解决农村原有旱厕的如厕不方便、卫生差等问题。

无论是水厕还是旱厕,在完成统一建设标准之后,如何保障日常管理,成为公厕改造提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桥西区公厕管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王环宇介绍,每一座乡村卫生旱公厕配备了“专职管家”,负责日常保洁、维修维护、环境消杀等工作,升级改造的水冲公厕全部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改造后的乡村公厕还更加“智慧”,区里不断推进数字化场景应用,通过“张垣公厕导图”微信小程序,村民在手机上便能查询到公厕位置、开放时间、卫生情况、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公厕墙面上,智能公厕引导系统屏幕上显示了公厕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指标,实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员可以根据数据掌握保洁频次。“改造升级的过程当中,我们几乎做到了一厕一景,采取了更加严格的质量管控,定期对这些公厕的管理员进行培训。”王环宇说。

截至目前,桥西区共升级改造64座水厕、39座卫生旱公厕。崭新的公厕提升了农村的“颜值”和“气质”,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今,游客、研学队伍、徒步爱好者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西沟流域,感受乡村多彩文化,一座座设计风格不同、与周围环境相契合的公共卫生间,既成为乡村景观的一部分,也为八方来客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