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人大代表孙喜玲:

带着乡亲嘱托上两会

张家口日报 02版要闻 2025年03月04日

本报记者 臧波

3月2日一大早,沽源县长梁乡大石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孙喜玲打开行李箱,小心翼翼地把沽源县特有的藜麦制品及百合球放进去。她想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尝尝家乡的藜麦,品品村里自产的百合球。这是乡亲们的嘱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这是孙喜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年参加全国两会,与第一次参加不同,肩上的责任明显重了许多。2014年以前,大石砬村曾是河北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如今,以大石砬村为核心向周边辐射的长梁乡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植树造林、发展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孙喜玲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带领大石砬村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造林、樟子松嫁接红松、建设富硒金莲花种植园区等七项生态扶贫项目,并因地制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花卉种植。通过省市驻村单位的帮扶,引进试种百合项目,在村里成立了大石砬村花卉专家工作站,重点培育发展百合花等特色种植业,培育了12类赏食百合品种,近千亩花卉成了村里“致富花”。

“作为村支书,我离不开土地,更离不开农业,我这次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都与农业农村有关。第一个建议是大力培育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第二个是加强耕地保护从而提升耕地质量,第三个是增加生态补偿力度。不管藜麦、百合,还是我们北方地区的其他特色农产品,都应该通过深加工,开发出农产品更多价值。我们靠天吃饭,但不能只靠天吃饭,我们要将辛苦种植的农产品以其他形态远销全国甚至海外,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同时应该保护农业发展的基础——耕地质量,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孙喜玲以藜麦为例,讲起她的想法:沽源县是藜麦之乡,现在开发了藜麦全系列特色农产品,强化完善从育种、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上下游全产业链,注册了“沽源藜麦”地理标志商标,推动多个乡镇摆脱贫困村的落后局面。我们也深深认识到,耕地的重要性,要继续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才能发展有机农业,申请富硒农作物,从而让农业发展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

在大石砬村,发展特色民宿旅游、探索发展农特产品销售新模式的路子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村里引进优质企业,在上千亩五彩百合的基础上,共建霓裳花谷景区,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集观光、游乐、住宿、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去年景区内举办了中国·沽源第三届花卉文化旅游季,并将沽水之旅山地越野挑战赛的起点和终点都设置在景区内,吸引了大批游客和越野发烧友。种好了花不只能当商品卖出去,还能当风景把人引进来,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7万元,村集体年收入增加到122万元,大石砬村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我要将基层群众的心声民意带到全国两会上去,积极履职尽责,也要将两会精神带回家乡,让大家伙儿将总书记的话语记心间。”启程在即,孙喜玲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