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从《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
看学者刘宏英的文化自觉
![]() |
刘宏英对家乡的大好河山充满热爱 |
![]() |
|
![]() |
|
![]() |
扫一扫,畅游文化海洋 |
编者按:近日,由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刘宏英编著的《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引发学术界关注,在此部学术专著里,刘宏英另辟蹊径,以冀西北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的视角深入挖掘上京纪行诗的内涵和特质,为业界元诗研究再添力作,亦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可资探讨的生动案例,并彰显着张家口历史文化学者的文化自觉和人文情怀。
本报记者 翟见英
学术科研
文化本乃一场苦旅
2024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刘宏英编著的《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一书出版了。
打开书卷,伴着油墨香,大元气象扑面而来,一千多首上京纪行诗中冀西北山川风物之迥异特质、民族融合的文化蕴含真实、丰富、鲜活。
这部学术性专著是刘宏英近20年潜心耕耘的成果,此次文化苦旅始于2006年攻读博士学位。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中国古典文献学(元代文学与文献)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当时刘宏英协助导师杨镰编撰《全元诗》,参与相关文献的整理等工作,对元代诗歌的了解逐步深入。元代实行从大都到上都之间的两都巡幸制度,即每年春季,皇帝都要带着皇室成员、朝臣文士来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清夏避暑,秋季从上都返回大都(今北京)驻冬,巡幸路线中除一条军事和监察专用路线外,其他三条路线均途经多民族交汇聚居地张家口,不同文化的碰撞交互,产生了大量以巡幸见闻、扈从生活和路途风物等为题材的上京纪行诗,这引发了刘宏英浓厚的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刘宏英将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与张家口地域文化结合起来,把“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确定为博士论文题目,后将“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申报为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
这必定是一场卷帙浩瀚的文献普查,清人顾嗣立的《元诗选》初集、二集、三集,席世臣的《元诗选癸集》,钱熙彦的《元诗选补遗》,杨镰先生编著完成的68册《全元诗》……刘宏英一册一册地研读,一首诗一首诗地梳理、筛选、辑录,从字字句句中挖掘元代冀西北地区特别是张家口的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和文化融合盛况,这种民族文化交融体现在当时显见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乃至隐性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不断激发着刘宏英浓厚的研究兴趣,内心宣传家乡历史的文化自觉亦为这漫长探索注入了恒久的热情。
也正是扎实的学术科研,造就了如今《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的科学严谨。翻看全书,句句分条缕析,以诗证史,基于确凿、充实的文献资料,刘宏英探究元代各个民族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交锋、交融的过程、脉络、内涵以及文化认同实质,没有任何空洞的套话,没有丝毫主观的臆造,这部专著与刘宏英的为人做事风格呈现出了同构性——理性、务实、诚恳。
实地考察
我心与元代文人共情
科学严谨之外,凡品读此书者还能感受到鲜明的人文感染力,于书中字句间与元代文人时空共情,这不仅得益于编著者刘宏英在整个学术研究过程中投入思想和情感,从一首首上京纪行诗解构诗人彼时的见闻、心境,更归因于刘宏英亲赴元代各个驿站开展人文考察,身临其境体验元代巡幸之旅。
赤城、龙门、雕鹗、独石口、云州……刘宏英的考察足迹与当年元代文人的足迹相重叠,相似的奇遇、相通的思绪穿越数百年交织,诗篇中记载的情景坠入此刻的时空,文集里的诗句瞬间焕活,有了元代的温度和元代文人的呼吸,刘宏英步入元代文人的内心,丰富着对元代诗歌内涵的情感理解,为《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打破时空阻隔奠定了深厚基础。
此书牵连起古代与现代,成为展示冀西北人文特质的重要窗口,一代代人对世间异域风情的好奇探索何曾停止,数百年前曾经感染元代文人的张家口山川名物、风土人情,如今同样触动着刘宏英,并且她相信将来势必也会惊艳无数采风者,就像元代诗人陈孚在仕宦上京途中所写的那首《怀来县》所云:“足迹遍天下,爱此俗淳美。醉就软纱眠,梦游葛天氏。”
学术建议
历史可以赋能家乡文旅
研究人文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指引当下,基于多年来对元代上京纪行诗的系统研究和系列实地考察,刘宏英深入思考,在《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第六章节里专门就元代上京纪行诗歌赋能冀西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创新方式开展系列针对性宣传、复原失传的元代驿道、组织重走元代皇家国道等多条学术建议,为打造本地独有的文旅场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提供更宽广、更丰富的学术支撑和决策内参,也让上京纪行诗显现出了较强的人文应用前景。
刘宏英分析,两都巡幸制度在中国历史中为元代独有,冀西北在此历史环节中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张家口地区在元代不仅是“京畿之地”,而且是全国最重要的皇家官道,建有大量的驿站沟通着大都和上都这两座首都,成为当时民众心向往之的圣地。张家口目前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很少涉及元代,此不失为广阔空间,可以相应地利用驿站周边的资源,形成一个集驿站、山、寺、田园、养生、民俗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旅游景区,对于一部分属于北京和内蒙古的驿站,加强对接合作,联动开发,复原当年大元驿站的生动面貌,组织媒体和相关人士重走皇家国道,打造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科学合理、颇具战略思考的建议,将历史研究与当下发展联系起来,展现着刘宏英这位人文学者的现实关怀与时代担当,也使该部学术专著具有了更多的实践指导意义,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回想,20年前刘宏英内心的文化自觉,已然相继沉淀为彰显文化自信的学术著作,此前出版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与如今的这部《冀西北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相得益彰,前者理清了上京纪行诗歌的文本家底,对该类诗歌的分期、发展、特色、组诗、异质特征、文献价值、时代意义以及部分诗集和诗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荣获第十六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而后者作为刘宏英主持的河北省社科基金课题的结项成果,重在对元代上京纪行诗中的民族文化融合具体表现和轨迹进行分析探究,更加深入挖掘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内涵和特质,进一步彰显其文献学价值和独特的史学意义,同样获得业界高度评价,两部书就像姊妹花一样美美与共,从文学研究角度助力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刘宏英以元代文学与文献、张家口地域文化为研究方向,主持完成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出版学术专著7部,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未来,正值学术研究盛年的刘宏英将继续以元代文学与文献、张家口地域文化为研究方向不断探索,她深知,这是家乡张家口这方历史文化厚土给予的热情和信念。忆及儿时,刘宏英每天早上抬头从家里顶棚贴的报纸上寻字识读,而今沉下身子深耕本地文化,一仰一俯,是崇尚知识、探求真理的生命姿态,对此刘宏英乐而不疲,她明白,这就是此生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