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龙腾盛世”裙掀起非遗中国风

张家口日报 06版长城·文化 2025年02月27日

李娜制作的剪纸服装。

任志国展示原创《和谐中华》剪纸画稿。

曾黎在试穿剪纸服装。

曾黎身穿“龙腾盛世”裙。

扫一扫,畅游文化海洋

编者按:今年微博之夜,演员曾黎身穿七米长的非遗剪纸裙惊艳亮相。这件裙装的创意制作者是衡水悦纳百川剪纸非遗传承人李娜,非遗剪纸裙长达7米,设计上别具匠心。鲜为人知的是,这款剪纸裙装图案借鉴了蔚县剪纸艺术家任志国的作品《和谐中华》,融入龙、长城、荷花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寓意非常好。

图案原创设计者任志国表示,剪纸艺术的生命力就是它那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作者对家乡的热恋、对生活的向往和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还是作者长期对传统的传承和坚守才能赋予作品的独特风味。这样的“风味”才会最终使自己的作品“活”起来。

本报记者 郝莹玉

“咱们都是中国剪纸优秀的传承人,因为咱们做的事情都很有影响力,为剪纸文化传承发扬光大尽了一份力量。这次比较出圈的衣服‘龙腾盛世’裙,就是咱们最完美的合作,各自发挥了特长。之所以能够火,是剪纸本身的文化魅力,是中国的文化力量,您十几年前的图案我把它用新的创意形式改版到衣服上,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火遍全国走向了世界。”当这款非遗剪纸“龙腾盛世”裙惊艳亮相微博之夜,相关视频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时,裙装的创意制作者衡水悦纳百川剪纸非遗传承人李娜激动地对图案原创设计者蔚县剪纸艺术家任志国说。

国风才是顶流

“微博之夜最应该闪耀的是每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做出不平凡贡献的大家,这次选择了一条最有祝福意义的裙子,传统的剪纸是静态的艺术,在李娜老师眼中剪纸是行走的、动态的艺术这个理念深深打动了我。”谈及为何会选择“龙腾盛世”裙曾黎表示,她特别欣赏李娜老师对待非遗文化的态度“传承不是必须要学会这门手艺,当你开始欣赏并且传播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我也很感谢曾黎,穿出了这件服装的美,我希望利用这种行走的艺术,把河北蔚县剪纸的美展示给大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剪纸文化。”李娜说。

这款剪纸服装作品由李娜釆用蔚县任志国剪纸代表作品《和谐中华》为图纸样本并完成制作,它以布为材,长达7米,将中国传统剪纸与国风汉服进行了巧妙融合,极具中国特色传统元素的华表、龙腾、长城、迎客松、牡丹、和平鸽、梅花祥云等吉祥符号在作品中得到很好体现,整幅作品彰显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寓意了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期盼祖国崛起强盛之意,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味道,同时也赋予了这幅作品新的生命力。

这幅“和谐中华”剪纸作品创作于2009年,曾以第一名入选同年在蔚县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举办的“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山花奖入围作品,2011年再次荣获由中国民协剪纸艺委会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首届“红旗飘飘”全国剪纸艺术大展金奖,2013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国网络电视台选用为全国公益广告作品。

设计独具匠心

“李娜做剪纸服装十来年,用这种行走的剪纸艺术创意新理念,研究出适合裁剪镂空的布艺剪纸服装形式,很受剪纸爱好者喜欢,传播不计其数的人,是剪纸创意服装推广达人。去年夏天我和李娜还交流研讨,共同致力于剪纸文化传承发扬光大。”任志国说,蔚县窗花是从窗户上走下来的艺术,这是因为它的出身即具有强烈的实用属性,它是农民艺人赖以生存而学的一种手工艺,同时也是农民艺人在这方寸间施展个性才华,才得以在市场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

“剪纸《和谐中华》是为2010年蔚县承办的“中国剪纸艺术节”而创作的,初衷就是要创作一幅不同于传统窗花的形式。”任志国坦言,蔚县剪纸在这一发展时期虽有一些大幅作品,但并不太多,更多的是组合形式的作品,根据参赛的主题要求,他想到父亲曾在1990年代表蔚县人民政府向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的作品,这幅作品是腾飞中华龙的形象,这给他以启发,如果能将象征祖国强盛崛起于世界的寓意融入创作,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幅作品高近一米,为竖式构图形式,作品主体为天安门前华表造型,华表上一条昂首向上的巨龙盘旋欲腾,设计有国花牡丹、荷花莲子,作品下方,中华长城依山势穿插其间并遥相呼应,作品上方四周、六只和平鸽环绕其中,而在整体构图上,龙的形象采用阴刻以利于设色突出蔚县品色点染层次感和它那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作品以大红暖色为主色调表达了蔚县剪纸喜庆祥和、而华表部分与长城则以阳刻为生,以此体现蔚县剪纸中的刀工技艺,此所谓“阳刻见刀工之精、阴刻见色工之妙”的地域特点。整幅作品寓意作者期盼祖国强盛、中华崛起的美好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希望中国人民富裕、和谐共生和热盼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而在这幅作品完成后以《和谐中华》为主题名称,更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主题形象。

窗棂上的春意

蔚县剪纸起源于窗花,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其“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彩色点染”的精妙技艺,在全国独树一帜,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2006年,蔚县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9年10月,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与陕西剪纸等各省(区、市)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打包,作为中国剪纸的联合申报项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任志国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现代艺术的敏锐洞察力。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匠心独运的结晶,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今年60岁的任志国,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分会副会长、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全国公益广告百人艺委会委员、京津冀文化交流使者。几十年来,相继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幅,出版书籍《生肖百图》,主编的《中国蔚县剪纸戏曲人物图典》一书获第十四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十余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参与全国集体创作《大运河百米长卷》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剪纸作品《打树花》被国家高中教科书美术分册选用。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与闭幕式上,任志国七幅原创作品被选用在儿童鸽和标兵等服饰上。

蔚县任氏剪纸以创作闻名,创作过程中善于运用夸张手法与对物象进行情感瞬间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任氏风格,每年都吸引各地剪纸爱好者参加任志国主办的培训学习。任志国和李娜结缘是她参加了任志国在“中国剪纸第一街——任志国剪纸艺术工作室”开办的“2024年暑假剪纸艺术专业研修培训班”。

据已发现的蔚县古代剪纸推断,蔚县剪纸活动可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多年前,蔚县剪纸发生重大技艺革新,开始由单色剪纸发展成点彩剪纸,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

在数百年的审美进程中,蔚县人发明了点染、平涂、晕染等十分成熟的染色技法,他们用酒精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任

他们调配。

极为奇妙的是,他们在厚厚的“胎纸”上染色时,颜色径直往下渗透而不流溢,致使发丝般的间隙两侧颜色互不干扰。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一年又一年,这抹绽放在窗棂上的春意,陪伴人们度过无数清寂却喜庆的日子。

(本版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