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4,赤城高质量发展五大看点

张家口日报 04版县域·赤城/阳原 2025年02月26日

本报记者 左文婷 通讯员 张丽娟 王怡宁

2024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赤城发展应对挑战、逆势突围的一年。这一年,赤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突破,克难求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体系转型扩能

全年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51.5万千瓦,创历年最高,储备开发规模270万千瓦;4个新型储能项目接续落户,白河抽水蓄能项目获国家能源局批复,重力储能项目纳入国家能源局示范项目清单,拉开了打造国家级长时储能项目集中示范区的序幕;全国首张新能源制氢行业生产许可证落户开发区,可再生氢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旅游开发多业态推进,汤泉景区改造全面启动,投资1.69亿元实施悦溪酒店、周里沟乡村旅游项目,投资9059万元改造市政道路3公里,完成地下管线工程;拓展“研学游”“冰雪游”,甜梦农场、卡布番茄小镇入选市级研学基地,新雪国“初心谷”滑雪场开板迎客;环京康养逐渐升温,投资1.12亿元启动东万口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工程,联合北京西城区、海淀区宣传造势,举办多场特色活动,全年来赤康养北京老人达9100余人;赛事经济绽放异彩,连续举办9场特色赛事活动,雄关330长城越野赛为国内首例超长距离越野赛事,赤城作为户外运动胜地出圈。现代农业实力不断壮大,投资1.41亿元实施农业产业项目23个,顺利通过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验收;推广有机种植3367亩,新增设施农业1.3万亩,增量连续2年全市第一,“赤城架豆”连获丰收,被评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御久粮公司与中国航天空间生物实验室合作研发系列航天食品,赤城农产品从山谷进入太空;宏都屠宰加工项目投产运营,成为全市唯一高标准猪牛羊屠宰一体屠宰场。联合新华社举办首届“赤城好水”推介会,汤泉水首次以高端饮用水品牌进入生产线,“娘娘泉”跻身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指定用水,水产业闯入新赛道。

改革创新聚势见效

全年实施重点改革事项222项,中能建重力储能项目、企业跨省迁移登记“一件事”2项列入国家级试点。政务服务改革高效集成,设置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13个,企业开办全流程纳入“综合一窗”,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远程踏勘服务系统、“政事轻松办”小程序广泛应用。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增效,区域评估、“虚拟审批”全面推行,社会投资类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23个建设项目享受并联审批,“双盲”评审覆盖全部93个招投标项目,营商环境深刻变革。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新增小微贷款4.1亿元、涉农贷款2.25亿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26笔、1525.8万元,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效能持续释放。加快县域科技创新跃升,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疏解央企三级子公司1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备案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低空经济平稳起步,镇宁堡机场、后城机场持续拓展业务范围,引进北京超级马赫公司,达成无人机生产研发基地和验证中心项目合作协议,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投资1800万元改造老旧小区10个、惠及居民440户;投资3200万元实施街巷改造工程,新建雨污水管网1042米。发力破除城市管理症结,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投资1400万元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0辆,引进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启动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巡游出租车运价标准定价程序;突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27个高层小区、504套电梯全部安装阻车系统,同步增设充电端口6293个;集中攻坚不动产“登记难”,全面完成1562户首次登记,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衔接资金2.97亿元,建立“1+3+1”开发式帮扶体系,实施“七个增收行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8万元,增长17.9%;统筹乡村建设,投资1.64亿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四好农村路”71公里,改造农村电网74.2公里,6座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投入运行。顺利通过第二批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及盘活利用试点评估,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证书发放率及登记率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三。和美乡村建设涌现出小西沟村、大海陀村等省级典型,样田乡入选全国第四批地质文化村镇。

生态建设固弱补短

深化“首都两区”建设,落实“五个一”精细化管控措施,P M2.5平均浓度12微克/立方米、P M10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16、优良天数比率92.4%,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聚焦白河流域总氮防控,投资1.06亿元完成县城、开发区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统筹防灾体系建设和生态恢复治理,加快汤泉河治理工程进度,投资2.47亿元实施潮白河赤城段防洪治理、马营二道川河道修复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治理河道6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推动“河长制”走深走实,白河、汤泉河分别获评省级5星和4星幸福河湖,“清四乱”经验做法被水利部刊发,国考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投资6260万元实施森林抚育9.3万亩、营造林3.7万亩、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6万亩;投资4691万元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8处。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不间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领域安全防线到底到边。

民生福祉长效增进

拓展惠民广度、利民深度,20项民生工程、10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突出就业优先,举办招聘活动82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12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0万元,“构建‘1+7+N’零工网络,打造特色劳务品牌”经验在全省推广。完善社会保障,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相继提标,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1.05亿元,完成适老化改造1350户,在全省率先完成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制。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医院通过二甲医院评审,与妇幼保健院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中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建成胸痛中心,北京专家坐诊成为常态,受到广泛好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超过65%,群众更多享受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投资1527万元改善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条件,招聘教师74名,职教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样田小学被评为全市寄宿制标准化示范校。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实现村级全覆盖,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文艺作品《妈妈的味道》《幸福家园》等在省市舞台精彩亮相,赤城秧歌点燃激情、欢乐上演,扭出了热闹滚烫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