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法铸营商路

——我市法院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综述

张家口日报 07版法治 2025年02月17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法治化营商环境宛如一片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企业的成长,激发着市场的活力。2024年全市两级法院坚定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通过法护营商二十条举措、司法暖心微服务、法护创新·与企同行、信用加油站等措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

本报记者 李颖 通讯员 李文江

营造公平正义“优环境”

公平正义是营商的基石,在司法实践中,全市法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去年,聚焦立案、审判、执行、服务保障四方面,我市法院出台二十条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直击营商环境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打击破坏市场秩序类犯罪,让企业能够在安心的环境中谋发展、求创新,全年共审结商事案件32182件,涉诉标的262亿元。

在涉金融案件中,法院做足风险研判,提前布局,健全完善金融借款纠纷前置非诉纠纷解决机制,让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就得到有效化解,确保金融债权能够快速兑现,为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打出破产审判“组合拳”,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业务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开清理破产案件攻坚行动;坚持善意执行就是善于执行的理念,采取活查封等暖企执行方式,督促被执行人以最快速度、最少程序、最大力度、最好效果兑现胜诉权益。

在审判执行过程中,法院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仅治疗当下的“病症”,还通过司法建议、送法入企等“预防方”,为市场秩序的规范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企业防范风险,规范经营行为。2024年,全市法院着力打造“法铸营商”品牌,开展法治问诊进企业、走访市场主体等活动,全年共服务企业1000余家,发放宣传册3000余份,为380多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150家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跑出司法为企“加速度”

“开展宣讲近30场,小讲堂覆盖全市30家商会172家企业。”这是去年我市法院打造的“信用加油站”小讲堂所取得的成效,也是法院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以信用“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实践,为构建“失信必惩戒、信用可修复”的执行信用治理体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司法为企的道路上,我市两级法院在过去一年不断创新,力求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快捷、最优质的司法服务。推出司法暖心微服务,建立“一次办好”立案机制,畅通线上线下诉讼服务通道,对涉企案件盖“营商环境”章,进入快车道;推动12368热线集约化管理,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搭建诉前调解平台,将非诉解纷挺在最前面,极大节省商事主体诉讼时间成本;强推小额诉讼程序,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树牢诉讼全流程一次性实质化解纠纷工作理念,做好诉前引导、诉中调判、判后答疑,切实为企业定分止争。2024年,全市法院合同类案件线上线下立案时长均保持在7天以内,一审民商事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首次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立审执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数据的提升,是法院司法为企的有力见证,也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2024年8月22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哲亲自带调研组赴市知识产权帮办中心、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结合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平台详细了解我市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深入交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了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我市两级法院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需求,积极投身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阵地,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改革,为知识产权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去年共审理知识产权案件654件,严厉打击了“蹭热度”“搭便车”侵权行为,依法审理“中石化”“九牧厨卫”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商标权侵权纠纷案件,加大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力度,有力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