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张家口日报 05版智库 2025年02月17日

牛晓耕 牛建高

■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途径、以链式成长为目标的集群良性发展机制

■建立省—市—县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县域特色产业汇聚,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形成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提升区域品牌美誉度,是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错位发展、实现以“特”制胜的必然选择

■壮大链主企业并发挥其产业链治理主导功能,强化集群产业链条传动和网络协同效应,发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引领作用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产业聚集度高、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集、协作网络高效、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能推动县域

经济提质增效,有效带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特色逐渐显现,成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支撑。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要高度重视和发挥县域经济的作用,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联动汇集创新要素、培育区域特色品牌优势、扩大领跑辐射效应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让县域经济真正立起来、强起来。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内生动力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既是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也是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微观主体。要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途径、以链式成长为目标的集群良性发展机制,从根本上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集”而不“群”的困境。

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各地完善市场机制,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企业对市场信息敏感、链接科技与产业的优势,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落实好各种纾困惠企政策,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关键技术需求,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创新规划制定、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重大决策。支持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强化企业在科研组织方面的主体地位。锚定县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加强以集群企业为主体的融通创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企业端产出和转化。

强化企业集群产业链治理主体地位。企业是构建产业链的主体力量。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要着力推动形成并利用好链主企业与集群内众多企业间的协调机制,引导支持链主企业参与或主导标准制定,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联动聚集创新要素,增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强化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和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需求,建立省—市—县统筹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县域特色产业汇聚,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联动培育集群优质企业。紧紧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有效推动创新主体量质双升。落实落细相关制度安排和激励措施,引导集群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并购重组等方式培育一批共享“领跑者”企业。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链集聚发展功能,精准引进重点企业、布局重大项目,引领上下游产业、关联企业聚集发展。

联动引育科技创新人才。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编制人才精准引进清单,健全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入股、建立科研工作站等形式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共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创新型、复合型科技人才;支持引导国内外高端智库对县域特色产业重点领域的中青年企业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速企业家观念更新和创新管理能力提升。

联合选派高水平科技特派团。聚焦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汇聚省内外专家人才,联合组建科技特派团,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创新管理、科技金融等靶向精准、全程跟进的科技服务。完善科技成果共享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团与集群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集群中高效转化应用。

联动建设创新平台载体。聚焦创新链条短板弱项,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水平院校、新型研发机构等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搭建“企业集聚+平台赋能+应用驱动+群体突破”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多方联合攻关,突破产业瓶颈技术。鼓励园区围绕特色产业链,建设更多高水平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孵化载体,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培育产业集群后备军和先导力量。

蓄特色、强品牌,提高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影响力

在“县县有集群、一产一特色”的发展格局下,形成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提升区域品牌美誉度,是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错位发展、实现以“特”制胜的必然选择。

增强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我省县域类型多样,要素禀赋特点不同,这就需要各县瞄准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各自的特色自然资源、产业基础、文化基因和区位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鲜明的县域主导产业。要深入挖掘集群核心特色和比较优势,选树特色标杆,借助多元化的数字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推广宣传,为企业成长和集群发展打上特色烙印,塑造特色优势。

着力推动集群企业品牌创建。深入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引导集群企业围绕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创新共享,积极参与先进标准研制,提高行业标准话语权。持续加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质量管理沿产业集群网络渗透延伸。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战略意识,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质量管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协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探索打造政府、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区域品牌共建模式,协力塑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形象。推动各县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商标等,加大品牌宣介力度。组织集群内企业参加境内外大型展会,举办区域性专业展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辐射效应,发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引领作用

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成长路径,壮大链主企业并发挥其产业链治理主导功能,强化集群产业链条传动和网络协同效应,发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撑引领作用。

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覆盖的产业链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筛选培植更多本土链主企业,支持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培育提升对产业链的号召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迈上新台阶。

强化集群产业链条传动效应。厘清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瞄准产业链传动不顺畅、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上下游企业联动不匹配、产业链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持续释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在集群产业链条上的传动与溢出效应,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成长。

放大产业集群网络协同效应。根据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图谱,合理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有机衔接,营造产业特色各异、优势互补互融、主体互帮互促、资源要素互通互联的优质发展生态,为产业发展和协同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来源:《河北日报》,作者均为河北地质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