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随笔

乙巳新春随想

张家口日报 08版长城·作品 2025年02月13日

苏瑞峰

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寿而康,新春嘉平,常乐未央。

大年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年一度,却总是最被人期待。期待的过程比大年的到来还有味道和幸福感,那种忙碌,采买,置办,就像憋着一股气,不觉得累,各种水果、干果、蔬菜、肉食、水产、海鲜……不要钱似的购买,花钱没有了平时的心疼,说服自己的理由大多是在外的儿女过年回来或者正月里要宴客,打着为自己采买的旗号的应该不太多。儿时过大年盼着穿新衣,放烟花,吃各种各样的美食和零嘴,可以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长大成家了,大年的期许变成了兄弟姐妹相聚,可以共同陪伴爹妈,好像回到了儿时。现在想想,儿时的大年是快乐的,那种快乐是肆意无拘的玩闹,是上天入地的撒欢。现在的大年也是快乐的,现在的快乐是儿女的归家,是父母的安康。纵然这尘世复杂万千,总有星星点点放在心上,尔尔一念。

人总是这样,小的时候盼着长大,长大了又无限怀念小时候,华发丛生的时候,无比羡慕青春飞扬,感叹着年轻真好,可惜,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一个又一个大年在每个人身上都刻划着痕迹,白嫩的皮肤变得斑斑点点,皱皱巴巴。小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暮年,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有人说年味儿淡了,没有小时候的乐趣了,其实年味和快乐一直都有,只是换了一批人去感受。自从我们接替了父母的角色,承担起生活的责任,过年的快乐就不再属于我们了。我们从看烟花变成了放烟花,从吃年夜饭变成了做年夜饭,从父母给我们买新衣服变成了给父母买新衣服。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大年快乐的氛围,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大年童年回忆;给父母以陪伴,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享受年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来处在高速路上走走停停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过年大军中体现的分外扎眼。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回家,否则,只能成为返乡吧。大年,是中华民族的团圆之节。游子们携妻带子,包包袋袋装着年货,塞满后备箱,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哪怕归程雪阻雨挠,也要在年夜饭前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只为进门大声高喊:“妈,我回来了。”

已经过了不少的大年,细数各种各样迎新春活动,我最喜欢拢旺火。大年时节虽叫春节,但春还停留在来的路上,气温和冬天相差无几。大年初一有五更早起的习俗,气温更低,高且挺拔的旺火燃在堂门口,夹杂在旺火堆里的柏树枝噼里啪啦的助燃,火光映在家人们的脸上,或明或暗的瞬间交织着,大家都围着旺火堆烤火放炮,满脸笑意,炙热的火苗越过房檐,超过屋脊冲天而起。这光和暖,是生命中予我帮助和指引的贵人,一如我心中的大年初一早起熊熊燃烧得旺火。

零点的烟火,照亮了新的四季。老天爷把时光剪碎,化成璀璨的光亮,瞬间的繁华,一眼万年。一个又一个大年筑起岁月的长河,每个人不过是这长河的点滴,只祈愿活好当下,无忧无疾无痛,一生福寿康宁。

关于新年的祝福,文人骚客有不少流传。最喜欢《诗经·挺燎·小雅》里面几句: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寿而康,新春嘉平,常乐未央。新的一年,让我们从这富有诗意的美好祝福中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