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火塑非遗:青砂器匠人心

张家口日报 01版头版 2025年02月13日

本报记者 于格格

小雪落,寒风细,冬意浓。2月11日,位于蔚县南留庄镇白河东村的王启杰青砂器厂院内却热火朝天,宾客如云。

在院落最深处,可见墙下6个正处在烧坯状态的露天窑炉,笼盖已烧到发红,释放出火焰高达1米左右,颜色渐渐由橙红变为蓝紫,1400多度的高温向周围散发出阵阵热浪,青砂器第五代传人王龙磊不时上前查看每个炉内的温度。

约四十分钟后,王龙磊关掉鼓风机,手握两米多长的铁棍,重心落于单腿上,一鼓作气挑开笼盖,另一人快速用铁叉挑出砂器,放入底部铺有红松木屑的低温煤窝中,盖上笼盖,降温后再取出,砂器成青灰色,造型古朴,轻巧简洁。而烧制出的青砂器是否合格,要过两关,一要用肉眼鉴别砂器成相如何,二要老师傅用手指敲击器身听音辨别其薄度是否达标。

青砂器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透气性强,导热快,保温能力强,在明清时期被宫廷选用,闻名至今,2013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祖辈的熏陶下,我自小学习青砂器制作,从捏制到烧制,都非常熟悉。我曾到一些现代的工厂去学习,好多地方都是用机器批量制作,他们对我还坚持纯手工制作表示不解,一度认为我是落后的。但我始终坚持纯手工制器,从碾筛坩子土、和坩子泥、筛黄土、筛白土、揉坩子泥、捏制青砂器、晾晒坯子到打笼盔、点火、装炉、看火、出炉、验质打包……全部是传统工艺,目的就是要把匠人之心、匠人之物传承、传播、发扬光大。”王龙磊说,为了更好地把蔚县青砂器传承好,他在传承制作砂锅、茶壶、酒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生产出了更适合现代生活的茶具、花器等器皿,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如今,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青砂器远销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随着蔚县旅游业的发展,青砂器的传承也将在创新与发展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