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关注共享电单车不文明现象】

头盔卫生状况堪忧

——看共享电单车不文明现象(二)

张家口日报 02版要闻 2024年12月23日

本报记者 马明明 王宁 孙晓亮

“一盔一带,安全常在。”头盔就放在车筐中,戴上就走,方便好用。然而,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共享电单车上的安全头盔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一些几乎每天使用电单车的市民甚至一次也没戴过。

12月14日上午10时,在解放桥桥头,20分钟时间里,记者记录到有15名市民骑共享电单车从非机动车道经过,只有3人规范佩戴车筐中的头盔,也未发现有市民佩戴自己的头盔。

“交通安全固然重要,但不少美团‘小黄车’头盔都是里面朝上放在车筐内,灰尘、水混在一起附着在头盔里,有的头盔还有杂物,我是真戴不下去。”市民赵先生说。

“这头盔也太脏了,咋戴啊!”一位女士在解放桥附近停放的美团“小黄车”和哈啰“小蓝车”车辆中,试图寻找一辆头盔干净的使用,但未找到,最后索性未佩戴头盔,骑上车走了。

就共享电单车头盔卫生问题,记者采访了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尹冬,他说:“共享电单车的高频使用,清洁能否跟上、多久消毒一次都是问题。如果其他用户存在具有传染性的头部皮肤问题,比如头癣、头皮多发毛囊炎,有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共享头盔的卫生隐忧属实让人却步,希望运营企业能够按照科学的举措进行消毒。”

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对共享电单车车筐沦为“共享垃圾桶”的现象也表示气愤。“很多共享电单车的车筐太脏了,使用过的纸巾、喝剩下的饮料瓶全扔在车筐里,别说放包了,一次性塑料袋我也放不下去。”常骑行共享电单车的市民吕女士说,除了下雨,自己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共享电单车,但随身带的包要么背在身上,要么挂在车把上,本来可以用于载物的车筐,却由于太脏遭到骑行者嫌弃而成了无用的摆设。

记者随机走访了市区胜利路、西坝岗路、长城西大街几处共享电单车停车区。从观察情况来看,50余辆共享电单车中,也仅有不到10辆的车筐看起来还可勉强使用。除了积灰等常见情况外,不少车筐内污渍已沉积很久,可以看出长期没有进行过清理。除此之外,不少车筐内还扔着纸巾、雪糕棒、水瓶等垃圾。

车筐卫生问题产生原因来自方方面面,既有共享电单车使用者素质问题,也有运营企业管理不到位问题。为此,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徐秀娟建议:一方面需要运营企业优化流程管理,如张贴提醒标识、配备一次性清洁纸,增加流动管理人员,对车辆进行集中消毒清洁,做到卫生管理常态化;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城市文明宣传力度,提高市民自觉维护公共设施卫生的理念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