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苑

原创歌曲《莜面香》唱响张家口儿女家乡情

张家口日报 07版长城·聚焦 2024年12月19日

搓完莜面鱼儿的贺宝贵凝神构思《莜面香》歌词

贺宝贵(左)与张永江(右)探讨《莜面香》乐曲细节

本报记者 翟见英

“生生世世在坝上,莜麦穗穗开花静静地香。风霜严寒都不怕,都不怕,就爱这坝上的蓝天和牛羊。莜面香,莜面香,莜面香……”12月12日,《张家口莜麦莜面文化简史》编撰工作启动仪式上,由我市文化研究学者贺宝贵作词、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张永江作曲的原创歌曲《莜面香》在兴中乐乐队老师们倾情演绎下惊艳全场,30余位与会人士无不交口称赞:“这首歌是这么新颖,又是这么熟悉,飘荡在耳旁,更流入胸膛,激起了我们共同的情感,这情感正是家乡情!”

《莜面香》首唱即受热捧,引发大家强烈共鸣,而现场的贺宝贵也是情难自禁。这位词作者深得莜面滋养,爱吃莜面,擅长做莜面,还醉心于研究莜面文化,莜面已浸润其生命深处。

这种情缘始于儿时。1岁断奶的贺宝贵靠吃嚼碎的莜面长大,懂事后,他从长辈口中得知,自己是吃莜面活下来的。从此,对于莜面便有一种生命本能般的亲近感。长大后的贺宝贵吃莜面更是生活日常,母亲为全家人制作莜面的情景也成为童年深刻记忆。在贺宝贵看来,那齐整整的莜面桶,细长长的莜面鱼,蒸熟后是那么柔韧劲道,分明掺进了母亲的慈爱,而童年艰苦朴素的日子也因花样翻新的莜面美食焕发出多彩光泽。一大家子围坐在桌旁吃着热腾腾的莜面,也定格着幸福时光,在贺宝贵的认知里,家的味道一定是要飘着莜面香。

或许真的是缘分,参加工作后的贺宝贵愈发与莜面不分离。在张北工作的10年里,贺宝贵常深入一线,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也天天和莜麦莜面打交道。拌种、播种、锄草、收割、脱粒,他样样驾轻就熟,而在农民家吃的派饭也顿顿是莜面,贺宝贵是百吃不厌,乐在其中。

在此期间,他参与了莜麦由种子到作物再到美食的全过程,也有机会了解到莜麦抗旱、抗寒、抗贫瘠的品性,内心颇生出了几分敬佩。“这一株株莜麦,多么像勤劳自强的家乡父老!”和莜麦朝夕相处的贺宝贵经由基层生活淬炼得愈发稳健,他的心田仿佛也生有一株莜麦,随他一同成长成熟。

那贺老是怎么想起为莜面写歌呢?今年6月,正在家中厨房搓莜面鱼儿的他,突然想到应该为吃了大半辈子的莜面做点什么。凭着这么多年的生命交互,莜面之于贺宝贵已然超越了美食领域,俨然成为张家口坚韧朴实、不事张扬的精神象征。没错,对于诗人余光中而言,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对于贺老而言,乡愁无疑是一把香馥馥的莜面。贺宝贵一拍大腿,何不写首歌道尽心中情?

投入创作时,80岁的贺老思绪澎湃,他忆起了母亲在案板上搓莜面的场景,滚落下想娘亲的热泪,想到了自己在坝上和农民一起播种、收割莜麦的岁月,那坝上的风一吹,莜面地里麦浪翻涌,俨然生命的波涛,让人静悟这片土地深厚的力量,还想到了自己成家后和妻子打擂台比赛搓莜面手艺,又忍俊不禁。回想他与莜面的半生缘,就是在回顾自己的人生过往,怎能不掀起情感的波涛。

好比湍急的河水汇成了湖,沉淀了几十年情感记忆的贺宝贵文如泉涌,《莜面香》歌词一气呵成,几经推敲定稿。

真情流溢的歌词需要好的旋律,资深作曲人张永江受邀为《莜面香》谱曲。他平时专攻民族音乐学及非遗理论研究,深知音乐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有密切联系,这支曲子要一听就是塞外风、坝上味,与张家口的地域文化特质相契合。

莜麦生长在长城沿线地带,这里也正是二人台的流行区域,张永江在音乐旋律上创造性地吸收了二人台《眊妹妹》和陕北民歌《兰花花》曲调,彰显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当曲子谱好后,张永江在琴房里边弹边唱,一旁在场的贺宝贵、妻子许成玉和朋友张振刚、陈智旺、郜甦银由衷赞道:“就是这个调儿!”真可谓心有灵犀,一弹定音。

伴随着这首歌曲的创作问世,《张家口莜麦莜面文化简史》也正式进入编撰阶段,支撑这项公益事业有力推进的,正是众位老师心头的莜面香与家乡情。在他们看来,张家口儿女的心上都回荡着一首莜面之歌,这歌也是家乡之曲,正如《莜面香》结尾唱得那般:“那是我家乡的味道,千年的芬芳,让我心中有爱,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