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蔚县剪纸:美在浓艳响亮
——写在任氏四件作品入选京津冀非遗名家邀请展之际
![]() |
任氏泥塑张旺作品《老子出关图》 |
![]() |
任志国在创作剪纸作品 |
![]() |
剪纸《春牛图》 |
![]() |
剪纸《和谐旺运图》 |
![]() |
剪纸《越秀新晖图》 |
![]() |
|
![]() |
扫一扫,畅游文化海洋 |
编者按:“天津美术学院非遗研培教学成果汇报暨京津冀非遗名家邀请展”圆满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蔚县任氏剪纸任志国作品《春牛图》《和谐旺运图》《越秀新晖图》和任氏泥塑张旺作品《老子出关图》共4件作品入选。
带着一种撩人心弦的乡土气息,这些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饱含农家百姓一腔热情的剪纸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浓烈原始意味和稚拙美感,以活态的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传承和传播,剪纸满带“春”的喜庆热闹,吹进百姓的生活,并使得民间剪纸这种广受百姓喜爱的民间艺术日渐鲜活起来。
本报记者 郝莹玉
日前,任志国剪纸作品《春牛图》《和谐旺运图》《越秀新晖图》和任氏泥塑张旺作品《老子出关图》共4件作品入选京津冀非遗名家邀请展。
“剪纸艺术的生命力就是它那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作者对家乡的热恋、对生活的向往和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还是作者长期对传统的传承和坚守才能赋予作品的独特风味。这样的‘风味’才会最终使自己的作品‘活’起来。”蔚县剪纸艺术家任志国感慨地说。
“春”的喜庆热闹
“阳刻见刀工,阴刻见色工,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蔚县剪纸以色彩浓艳及阴阳刻技巧妙结合的特色,享誉海内外。如此美丽的点彩剪纸,却是来源于民间剪纸艺术家们的精心创意。任志国便是蔚县剪纸艺人中的佼佼者,这次入选的蔚县3幅剪纸作品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剪纸《春牛图》是一幅地域风味浓郁且具有明显个性风格特点的蔚县任氏剪纸作品,作品以夸张的神态、浪漫的思维塑造了春意复苏的儿童形象,作品中春牛昂首喻义牛气冲天,牛身上装饰石榴、玉米等,喻义现在的农民生活多子多福,丰收喜庆,牛身上牧童吹着牧笛悠然自得,作品下方以单色绿纸刻画来表示水草茂盛、土地肥沃,即突出主题形象又别有新意,这使得整幅作品即不失剪纸感又充满了生机。
剪纸《和谐旺运图》作品为竖轴形式。在这幅作品中以中国传统文化形式方圆构图,花边部分外方内圆,以竹、水云纹、荷花和如意等组成;中心部分为中华福娃形象,整幅作品喻义和谐生活节节高,幸福如意福运来。
剪纸《越秀新晖》是一幅极具地域特色并兼具个性创作风格的套色剪纸艺术作品,这幅作品以越秀公园著名雕塑五羊为主题形象,四周则以越秀八景之海山晓霁、粤秀松涛、粤台秋月、粤秀连峰与之相互交融在一起,在左下图中,设计增加了五羊仙迹牌楼。在主题五羊形象构思中,作者没有照搬雕塑原型,而是在其造型处理上融入更多夸张和装饰性的艺术手法来丰富画面,在衬色上,作者釆用蔚县家乡特有的点彩方式,首先对作品衬色部分进行点染,并用暖色调为五羊润色,使之主题形象更加突出。青山绿水与喜庆五羊交相辉映,这就使得这幅剪纸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作者在剪纸艺术语言上的娴熟运用也使得这幅作品极具视觉美感和生机盎然。
任氏泥塑张旺作品《老子出关图》则借用“老子出关,紫气东来”的寓意和典故设计创作而成,作品形式柔和而又吉祥如意,用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美好愿望。它以蔚县黏性很好特有的白胶泥为原料再加细棉花增加其韧性,作品整体造型夸张圆润富有灵动性和趣味性。着色方法采用蔚县白胶泥原汁原味的白灰底色为基调,显示出自然纯净的效果,线条圆滑流畅动感十足,并用不同手法的线条展现人物与青牛的相互对比衬托而又相互融合,采用青花兰装饰纹样点缀衬托,整体效果干净利落,典雅大气。作品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理念。
“刻”的美名传播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工。”一把剪刀,一张纸,人们用简单的工具、易得的材料,剪出平淡生活的盎然春色。
在蔚县,剪纸是年的味道,对任志国来说,更是童年的乐趣。
任志国的父亲自幼酷爱民间艺术,自学成才,剪纸设计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后来他被聘到蔚县剪纸厂担任设计师。父亲的这份心灵手巧感染着年幼的任志国,他也爱上剪纸,从小临摹父亲的剪纸画稿,而他的老家——蔚县西合营镇苗家寨村,是一个文化浓郁的地方,那些印刻在他脑海里逢年过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也成为他剪纸上的图案。
任志国先后在蔚县地毯厂、民间工艺美术厂担任设计,一直从事和民间美术息息相关的工作。他不断创新,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更善于对作品物象的把握,能够抓住作品情感的瞬间,运用夸张性、拟人化的表现风格,比如熊猫照镜子,猴子扛如意等,让物象人格化,这样的剪纸作品非常耐看。
今年60岁的任志国,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分会副会长、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全国公益广告百人艺委会委员、京津冀文化交流使者。几十年来,相继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作品千余幅,出版书籍有《生肖百图》《中国蔚县剪纸戏曲人物图典》。获第十四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十余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参与全国集体创作《大运河百米长卷》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应邀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班”进行授课及担任全国部分剪纸大展评委。二十余幅作品被中央文明办选用为公益广告作品。剪纸作品《打树花》被国家高中教科书美术分册选用。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与闭幕式上,任志国七幅原创作品被选用在儿童鸽和标兵等服饰上。
任志国在剪纸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现代艺术的敏锐洞察力。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匠心独运的结晶,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热”的民间灵气
蔚县剪纸起源于窗花,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其“阴刻为主、阳刻为辅、彩色点染”的精妙技艺,在全国独树一帜,被誉为华夏剪纸之最。2006年,蔚县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9年10月,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与陕西剪纸等各省(区、市)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剪纸项目联合打包,作为中国剪纸的联合申报项目,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已发现的蔚县古代剪纸推断,蔚县剪纸活动可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0多年前,蔚县剪纸发生重大技艺革新,开始由单色剪纸发展成点彩剪纸,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
在数百年的审美进程中,蔚县人发明了点染、平涂、晕染等十分成熟的染色技法,他们用酒精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任他们调配。
极为奇妙的是,他们在厚厚的“胎纸”上染色时,颜色径直往下渗透而不流溢,致使发丝般的间隙两侧颜色互不干扰。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一年又一年,这抹绽放在窗棂上的春意,陪伴人们度过无数清寂却喜庆的日子。
蔚县剪纸美在浓艳响亮,传统蔚县剪纸在着色上讲究“热闹”。“热”就是多用暖色,“闹”就是多用对比手法。它的颜色不受固有色的限制,猫、狮子,就连鸭子、羊、猪、牛、马等都可以点成热闹的红色。色相对比强烈的“红绿配”,更是屡见不鲜。
在构图上,蔚县剪纸十分注重营造一种盈实而雍容的画面美感,配合着色彩的默契烘托,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画、刻、染”工艺,也形成一套多维度的独特视觉表达。
在蔚县,农历腊月是窗花“盛开”的季节。每到此时,集市上最赏心悦目的,便是长街两旁一面面高挂的“亮子”。
尤其是腊月,人们除了贴窗花,还剪大字、贴对子。当古老的村堡满是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纸片,恍然间,这一年的春天便赶着早登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