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为藏区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 |
王浩(前排右二)身着藏服与藏族医护人员在一起。 |
见习记者 忻贵敏
【人物名片】
王浩:河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援藏事业需要有人一直干下去。”王浩这样说。
王浩原是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今年已经52岁。因为医术精湛,2019年7月有幸作为河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来到西藏阿里地区,在阿里地区藏医院工作。为期三年的援藏结束之后,他没有回到家乡,而是选择继续援藏,为西藏阿里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阿里地区藏医院主要采用藏医疗法,其治疗手段主要有穴位放血、熏蒸治疗、油脂疗法等,讲究人体、药物、自然界的协调平衡。初到藏医院,王浩就接诊了一位心力严重衰竭的患者,这位患者伴有尿潴留、肾功能损伤、低血糖、消化道出血、便血的症状。王浩称,这些病症都需要快速应对,哪种病症都随时可能对患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用藏药促进气血运行,这是藏医给出的初步诊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心功能障碍,对生命有严重威胁,王浩认为,必须增加西医的控制感染等方面的治疗,同时通过低流量间断性吸氧,改善通气功能,控制心力衰竭,加强利尿及强心。王浩经过与藏医们多次会诊,最终采用了藏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方式,不久后这位患者得以痊愈。
“这一次藏医与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效果出奇好,让我真切地认识到1+1>2的效果。”从那以后,王浩潜心学习藏医疗法,藏医们也都会找王浩学习西医知识。无论是咨询哪方面的问题,王浩都会倾囊相授,拿不准的地方还会翻看医学资料、请教原来的同事。现在在藏医院每每接诊病患,都会出现藏医与王浩同时会诊的画面。王浩说:“在这里,我时刻感到自己被需要!”
在藏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治疗中,王浩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西药的缺乏。王浩随即与藏医院院领导进行了沟通,得到了领导的充分支持,第一时间购入了基础用药。与此同时,高原地区用氧需求较高,藏医院虽然配备了制氧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一直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经常是使用灌装氧气,费时费力。为此,王浩组织藏医院员工一起,空闲时间研究调试制氧设备,并投入运行,使办公室和病房通上集中供氧,满足了员工和患者吸氧需求,缓解大家高原反应。
王浩说,想要扭转阿里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的现状,光靠个人力量有限,必须变“外部输血”为“自我造血”,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在被问到留在阿里地区有哪些困难时,王浩说:“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是我有坚强的后盾。家人虽有不舍但很支持,每年我也尽可能抽出时间回去陪陪他们。组织上也给了很多帮助。2020年8月10日,那是我来阿里的第二年,为进一步优化阿里地区藏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阿里地区藏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与阿里地区藏医院签署了友好协作医院协议,进一步在医疗人才培养、资金援助、技术支持、资源共享等各方面提供帮助。”
如今,在阿里这片热土上,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赤诚之心。王浩也将一如既往,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更多的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