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摄氏度 不惧 验护平安“烤”

张家口日报 06版能源交通 2024年08月12日

自7月15日入伏以来,我市持续出现高温天气。酷暑下,交通运输行业全力做好保通保畅、服务旅客工作,一线交通人顶烈日、迎热浪,精心检修交通设施,快速铺设受损路面,细心做好服务保障,护送旅客安全出行。

双重“烤”验

本报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任志钰 刘贵兵

今年5月,全市736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陆续启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赤城后城镇董家沟村至跳石河的农村公路迎来了最火热的工序——沥青摊铺。

每天清晨,沥青摊铺机便开始轰鸣,将搅拌好的沥青均匀摊铺在路上,沥青料摊铺温度近130摄氏度,路面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滚滚热浪直扑脸颊,豆大的汗珠瞬间滴落,衣服湿透。

铺路工人李振玉紧跟在沥青摊铺机后面,用铁锹等设备进行快速修整,汗如雨下。随后压路机来回碾压,一条平整的沥青路便成型了。

“头上顶着大太阳,脚下踩着百十度的沥青,从早到晚衣服都是湿透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李振玉说。施工场上必须全副武装,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脚上穿厚厚的胶鞋,鞋垫要多垫几层。由于路面温度过高,为了防止鞋底粘在地上,必须不停走动。

赤城县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站站长裴永生告诉记者,夏秋季节是沥青摊铺的黄金时机,因为需要高温来蒸发掉沥青中的水分,增强黏合度,因此沥青路面的铺设和修补,最适合的时间是6月至9月,而这恰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份。

“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安全,项目部备足了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了户外施工时间。”裴永生说。

“这活儿又脏又累,脚上被烫出泡是常有的事,两三个月就穿烂一双鞋!”为了赶工期,李振玉和工友们顾不上汗水和疼痛,稍作休息,又重新回到双重“烤”验的工位上,“趁热打铁”尽快把路铺好,让村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幸福。

“冲浪”检飞机

本报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张璐

8月1日,张家口机场的停机坪上,地面温度高达60摄氏度。“走,带你去‘冲浪’!”张家口机场航空机械员勇浩幽默地说。

此时,巨大的飞机引擎轰鸣声由远及近,空客A320缓缓地降落,飞机刚停稳,一股热浪扑面袭来,令人窒息,衣服瞬间被汗水打湿。勇浩拿着工作单,开始执行绕机检查。

“冲浪”是夏日里一项获取清凉的快乐运动。但对勇浩来说,在热浪与潮湿夹击下,“冲浪”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既要忍受闷热的天气和刺眼的阳光,还要在高温的环境里作业,并保持严谨时刻不能放松,认真检查飞机的每一处细节。

机坪上,勇浩时而蹲在起落架前观察轮胎状态,时而探下身去检查发动机的风扇叶片是否完好,此时飞机的发动机尾喷口、空调出风口、起落架散热等部位有100多度的温度,周围散发的热气让勇浩浑身湿透,每一次的弯腰、下蹲汗水都滴落在他的脚下,但他依旧一丝不苟,认真的检查着飞机的每一个部位。

“每次检查涉及发动机、机翼、空调进出气口等区域,偶尔还要钻进狭小的空间,凝神屏气地完成检查,一点儿都不敢马虎。”勇浩说。

听着勇浩的讲述,时间回到7月9日15时30分,一架由石家庄飞往张家口的波音737航班顺利降落,勇浩迎着热浪,开始绕机检查工作。

“检查飞机过程中,机组反应空调组件故障灯亮,我立即联系航空公司维修部门将故障信息反馈,并按照维修计划和维修手册排查故障。”他回忆说。随后,勇浩钻进位于机身前部的电子舱,一平方米的电子舱只能容下一人站立,舱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子设备,钻入舱中只有一臂的距离操控设备,电子设备散发出的热气令人窒息,只待几分钟,汗水便湿满全身。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钻入钻出电子舱足足五次,花费45分钟,最终排除了故障,确保飞机的适航状态。

“我们就是要按章操作、一丝不苟,保障飞机的安全起降。”勇浩说。

“治愈”公交车

本报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李小丽

8月6日14时,工人文化宫附近,公交车维修工戈慧振打开一辆4路公交车的后盖,顿时热气扑面袭来。

就在20分钟前,接到4路公交车司机的车辆报修电话,带上工具,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

检查皮带、水箱、散热器,“与水箱连接的下水管漏水了。”有着10多年维修经验的戈慧振第一时间找到故障原因。

随后,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又钻到公交车底下更换下水管。车底空间狭窄,戈慧振后背紧贴地面,脸仅距车底30厘米,胳膊时不时会被下水管滴下的开水烫伤,汗珠混合着灰尘,从脸颊和下巴一直流到脖子和胸口,可他一直保持专注、操作不停,直到下水管更换完成。

戈慧振是张家口巴士公交汽车修理有限公司的车辆抢修组组长,专门负责车辆抢修工作。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天气,中午更是接近40摄氏度,他和同事们不畏酷暑、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公交车辆的运行安全。

“这辆车是电机故障,我们需要尽快抢修!”刚赶回维修车间的戈慧振又投入了新的抢修工作之中。

高温天气下,公交车也会“中暑”,容易出现电机故障。“每遇此类故障,我们都会细心给公交车‘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尽量在路上把故障排除,保障每一辆公交车都能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为乘客提供凉爽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张家口巴士公交汽车修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易康说。

挥汗铁路线

本报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李晨光

8月的张垣大地,酷热难当。钢轨在烈日的炙烤下,铁道间的温度通常会高达60℃。

7日上午8时30分,京包线张家口站内,铁路线上有两个小黑点由远及近,两顶草帽、两双防晒袖、还有两个防晒面纱,他们沿着轨道线路,时而俯下身,用道尺测量轨道间距,时而站直身,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他们就是张家口工务段线路车间的巡热员赵慧斌和崔雨。

上道作业不到半小时,赵慧斌的上衣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习惯了,最近天热,每天工作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赵慧斌回答,每天上午8点到10点半,都需要在线路上检查,回到车间衣服都“馊”了。

每当气温超过35℃时,铁路轨道会因高温而拉伸,如果拉伸过大有可能会出现胀轨跑道,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每当气温升高,赵慧斌们便要顶着烈日在铁路线上进行巡视,查看钢轨有无胀轨跑道等不安全因素。

其实下午面临的才是真正的考验:由于长时间的高温炙烤,轨枕和石砟也晒得发烫,四周弥漫着闷热的气息。走在铁路线上晒下烤,犹如进入天然的“汗蒸房”,仅仅不到五分钟,汗水就已经浸湿赵慧斌的衣衫。

“钢轨出现拱胀、胀轨症状,如何处理呢?”记者问道。

“冷敷!对轨道进行不间断浇水降温作业,以控制轨温,减缓轨道拱胀变形以达到降温效果,这招管用。”赵慧斌回答,其实“巡热”就像给钢轨“看病”,目的是守护铁路运行安全,只要线路安全,这点付出是值得的!

烈日下,赵慧斌和崔雨一前一后沿着铁路线路继续前行,仔细查看着伸向远方的钢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