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沽源百合香飘北京

张家口日报 01版头版 2024年08月12日

立秋时节,从北京驱车一路向北,行驶270多公里,就到了张家口坝上“草原天路”东线沽源县大石砬村。村外,千亩百合开得正艳,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粉的,把这个群山环绕的小村装扮得格外迷人。

蓝蓝的天空上,洁白的云朵悠闲自在,与坝上的羊群遥相呼应。白云下,山峦满身绿装,金黄的莜麦随风掀起层层波浪。绿色掩映下,白墙红瓦的村庄,像一束火红的百合花,盛开在“油画”中。

大石砬村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的坝头地带,因村北留存大片远古红石地貌而得名,平均海拔1600米,平均气温21摄氏度。大石砬村是一个满族村,人口不到1400人。

“一进大石砬村就会忍不住多吸两口空气,因为空气中弥漫百合花的香氛,置身花海中,就和周边的景色融为一体,成了画中人。”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说,他们是专门过来看花的,家里摆的也是这里的百合花。“这里特别凉爽舒畅,满村都是香香的!”

2014年以前,大石砬村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如今,这个村已经变成了人均收入上万元的富裕村,而这些盛开的百合正是大石砬村的致富之花。

“2014年以来,这个村来了北京和省里的帮扶队,路通了,树多了,还让过去只能种藜麦、玉米等耐寒植物的坝上,种上了百合、芍药等经济价值高的花卉,也吸引着我从北京回乡创业。”五彩百合花海的经营者、张家口濡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彦军说,过去他一直在北京一家建筑公司打工,看到家乡招商引资,决定回乡创业,并与中诚国联(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承包了大石砬村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如今五彩百合已达1300亩,百合大棚9座,“我们种植的香水百合,可飘香15天,受到北京市民的喜爱,每年向北京来广营花卉市场供应鲜花20万株。”

走进百合种植大棚,一棵棵百合苗鲜绿茁壮,新一茬盛开的百合等待采摘。大石砬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孙喜玲说:“2017年我们引进百合项目时,村民不相信坝上能种百合,我们就发动党员带头试种,当时,我把自家三亩地拿出来做试验田,第二年就试种成功。后来村民就叫我百合书记,纷纷追着我谈合作。如今,五彩百合给我们这个一度‘不显山露水’的大石砬村带来生机和活力,也为众多村民增加了收入,拓宽了致富门路。”

“2017年,我们从北京邀请了专家过来实地考察,发现大石砬村的气候、土壤很适合种植食用百合,当年便试种了20亩大获成功。近几年,我们联系了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十几位专家,成立了大石砬村花卉专家工作站,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如今,百合种植经过引种繁育,品种从最初的一种增加到现在的十几种。我们现在又跑下来了北京、石家庄等地花卉销售市场,让村民的腰包鼓得再高一些。”河北省林草局驻大石砬村第一书记徐立群说。

一场细雨后,村口的“草原天路驿站”路标更加清新靓丽,路标旁,一个个“百合采摘”大棚拔地而起。村民李建开在路边的百合花店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天路驿站就在村边,我还准备开个百合民宿,做百合菜,让百合之香香遍北京。”李建充满信心。

穿过大石砬村的草原天路蜿蜒通向北京,一辆辆满载百合花的货车驶向山外,预示着村民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