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M03.jpg)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绷紧“安全弦”筑牢“防护堤”
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本报讯(记者 张琪 王松 王棣 马明明 孙媛 郭涵冲)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为进一步做好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底线思维,绷紧“安全弦”,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强化前端防范,狠抓末端落实,全面动员、严阵以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全省、全市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会议后,市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省市领导讲话要求,一是紧急安排部署。下发通知、召开调度会议,对防范应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及时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动员全市水利系统做好各项防御工作。二是层层压实责任。要求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在岗在位,下沉一线,组织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三是加强隐患排查。组织对75座水库、主要河道、16个山洪灾害防治县区威胁区、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消除隐患。四是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加强与气象、水文、水利、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汛情,联合气象、应急部门对降雨较大县区发布了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发布实时转移预警信息,督促提前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确保人员安全。五是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送等制度,盯死盯紧强降雨过程,确保发生险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极端强降水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主动仗。该局紧盯天气情况,加强地质灾害风险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强化预警“叫应”机制,切实做到提前预警、早作防范。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做好重要交通线路、人员聚集区、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防范应对。涉地质灾害的乡镇、村完善细化避险转移预案,建立避险人员清单、老弱病残幼特殊人员清单、流动人员清单,加强演练,确保关键时候能迅速组织转移避险。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停”,驻守专业技术人员、监测员持续开展隐患巡查排查,加强降雨过后山区房前屋后、乡村道路沿线滑坡、崩塌等滞后性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工作,发现地质灾害苗头及时进行处置。
市城管执法局高效应对强降雨,强化政治站位,及时备汛,完善指挥体系,明确职责分工,清掏疏浚排水系统,组建专业抢险队伍,储备充足物资。同时,科学研判天气,建立联动机制,及时预警响应。修订应急预案,细化处置流程,确保人员职责明确、转移有序。紧盯低洼院落、地下空间、易积水道路等关键区域,实施网格化管理,预置防汛物资,强化值守巡查。利用数字化平台远程监控,保障应急调度高效,并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确保领导带班、人员备勤,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针对此轮强降雨,涿鹿县紧盯防汛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坚持抓紧抓早抓细,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应对工作。该县健全三级包联责任体系,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加强分析研判,制定完善防汛应急处置方案,电力抢修、道路疏通等12支救援队伍做好救援、抢险、排涝物资准备,随时待命进行支援。结合各乡镇区位地形等实际情况,该县针对域内5座小型水库及桑干河、洋河等重点河流,加强专人巡查,及时预报预警。针对全县284个易发山洪灾害村,该县根据山洪灾害预警平台数据,结合各村实际降雨预警值,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发布预警转移命令,及时组织群众转移至安全区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实现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信息畅通、指挥高效、处置及时、保障有力的目标,尚义县制定了“1+19+35”预案体系的应急预案、处置方案、操作手册,对所辖区域内河道、库坝、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点、城市低洼易涝点等重点区域进行摸排。官方公众号发布了《极端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提示》;通过农村大喇叭、应急宣传车循环播放,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应对强降雨天气个人自护意识;组建了专业、半专业应急救援队18个,配备了大型污水泵、移动发电机、抢险车辆等装备。
进入汛期以来,蔚县防指连续印发工作方案,细化防汛抗旱工作,明确各乡镇和成员单位的防汛责任,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县领导包乡、乡包村、村包户、党员干部包群众的包保责任制体系。持续不断开展隐患排查,各乡镇对所辖水库、河道、山洪灾害村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排查,城区对重点路段进行全面的排查,对排查出的防汛风险隐患及时整改。开展防汛知识培训宣传活动和防汛应急避险转移综合演练,提高群众防范风险意识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自救互救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及防汛物资储备,成立县级救援抢险队伍5支,各乡镇、村成立乡村级防汛队伍550支。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务局储备应急照明灯、救生衣、橡皮艇、发电机等30余万元防汛抢险救援装备。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对灾害、事故,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中心城区之一的桥东区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40处,有效面积35.35万平方米,可容纳23万人;各镇村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0处,有效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5万人。目前,所有应急避难场所均配备或协议储备相应物资,同时区、乡镇两级与有关单位签订避难场所储备物资协议,确保突发情况下足量优先保障应急饮用水、方便食品、药品、急救用品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