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民生直通车

夏季谨防食源性疾病

张家口日报 02版要闻 2024年07月25日

食源性疾病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食品安全事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呢?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这里说的感染性主要指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比如细菌、病毒、寄生虫;中毒性食源性疾病指生物性毒素、化学性毒物污染,或者含有天然性毒物的食品引起的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属于最常见的一类,不同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但是绝大部分细菌引起的都是感染性疾病,都是自限性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会伴有发热,比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它们引起的感染症状就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类细菌会侵入到我们的脏器,危及生命安全,比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高危人群感染就会导致败血症、脑膜炎这种血液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它会导致孕产妇的流产、早产、死产甚至新生儿的感染及死亡。此外,还有一些是细菌毒素引起的中毒性食源性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毒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产生的米酵菌酸等。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这时候温度比较高,湿度也大,高温高湿的环境可能对我们的体感不舒服,但是对于细菌却是非常适合生长的,所以肉、鱼、蛋、奶这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就成了细菌生长的温床。那么家庭中我们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呢?

保持清洁。在家中制作、烹饪食物的时候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处理了生肉、生鱼等食品后要及时洗手,防止交叉污染。同时,放置食材、储存制作食物所用到的各种器皿、刀具、案板及冰箱,都要注意清洁。

生熟分开。平常在家中处理生的食物,如禽畜肉、水产品、蛋,最好有专用的器皿、刀具、案板。

烧熟煮透。彻底加热、烧熟煮透是控制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最重要的措施。制备食物时,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1分钟就能很大程度去除食物原料中污染的微生物。储存在冰箱中的剩余食物,要再次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喜欢室温环境,当温度在60℃以上或者4℃以下,就会很大程度上抑制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其实符合标准的自来水是很安全的,在食用瓜果蔬菜的时候,先用流动自来水进行充分清洗很关键。要挑选新鲜的食物,切记不能吃过了保质期的食品,甚至已经变质的食品。

总之,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张家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孟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