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用热爱谱写“杏”福之歌
![]() |
王秀荣(中)与团队成员纪录杏扁开花情况。 |
本报记者 马国萍
【人物名片】
王秀荣:市农业科学院林果所副所长
“今年的杏丰收了,多亏了咱农科院培育的品种……”时值杏扁丰收的季节,市农业科学院林果所副所长王秀荣的电话又多了起来,听到电话那头的村民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王秀荣的心里甜滋滋的。
我市杏扁和鲜食杏树栽培历史悠久,杏树耐干旱、生长快、易管理,是我市坝下丘陵山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许多区县重点发展项目,但因为春季经常出现倒春寒,杏树冻花冻果一直是困扰果农增收的主要问题。多年来,王秀荣致力于解决我市杏产业发展中冻花冻果瓶颈问题,研发抗冻丰产技术以及生态优质杏和杏仁产品生产技术,发掘杏产业发展潜力。
“改变不了气候,我们就改变品种,培育优质晚花抗冻的杏品种。”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杏扁冻花冻果问题,从2006年开始,市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杏扁抗冻品种研发团队,通过品种间杂交的方式来培育新品种,解决杏扁受冻的问题。
品种培育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王秀荣和团队人员一起扎根田地,潜心科研。在田间地头搞科研,工作既辛苦劳累,又枯燥乏味,就是在这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筛选、认真培育下,团队育成优质丰产的新品种和新品系30余个,其中杏扁新品种“张仁一号”“张仁3号”“张双6号”和鲜食杏新品种“金硕”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张仁一号”和“金硕”杏,2022年在蔚县、阳原等示范区表现出极强抗冻性,突破了冻花减产瓶颈。
“优良的抗冻品种不仅需要培育,还需要前期从杂交后代中一株一株去选择,每年倒春寒最冷的那几天都需要我们到地里仔细观察杏扁树的变化。”早期,在人手和资金都缺乏的情况下,王秀荣和团队人员时常在村里一住就是好几天。
一次在上班的途中,王秀荣偶然发现一排大杨树下的杏花竟比其他地方的杏花开花晚,且没有受冻。于是她大胆设想是不是遮阳降温就能起到让杏树推迟开花的作用,于是进行了小面积试验,证明最有效的推迟花期避开霜冻的措施就是在开花前2个月给杏树遮阳,能够显著推迟花期5-7天。很快,王秀荣发明的推迟杏树花期、避开霜冻和冰雹危害的“遮阳防雹一体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还实现了转化,服务企业和乡村。
在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关怀下,王秀荣获得了更大的服务平台和成长平台,并担任了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荣获了张家口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我就是坝上农家人,能够一直在这个行业内做研究,用成果帮助到农户们,每次听到他们丰收的消息,看到他们喜悦的笑脸,我特别开心。”质朴的言语中,难掩王秀荣对日常工作的热爱,她将以满腔的热情、足够的耐心、坚韧的毅力继续扎根在杏扁优质品种培育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