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箱”遇夏日 流光溢彩

——记者探访五一大街附近“后备箱集市”

张家口日报 02版要闻 2024年07月25日

家长带着孩子打卡后备箱集市。王晓娜 摄

本报记者 王晓娜

夜市,是夏日夜晚富有激情的地方,也是居民释放情感之处。如今,传统夜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练摊儿”也不再是中老年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后备箱集市”加入,新潮又“吸睛”。

在桥东区五一大街维多利亚广场B区附近,一群年轻人聚在此处,后备箱打开,亮起氛围灯、挂上标语、支起折叠小桌椅,“星空集市”开始营业。夜幕下,记者来到这里,探访属于盛夏的人间烟火。

一辆车一家店

当落日余晖隐去,夏日夜风吹过,紧邻清水河畔的桥东区维多利亚广场附近流光溢彩,开始热闹起来。

20时30分,记者看到,私家车早已有序停放,后备箱打开,配着璀璨的小夜灯、挂着精心设计的标语、秀出创意十足的店名,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氛围感十足的特色移动小店。提拉米苏、咖啡、寿司、冰粉等食品,美味诱人;手工饰品、鲜花干花、文创手办,充满特色。有的摊主边售卖边直播,不仅为自己的摊位进行引流,也为集市扩大了宣传覆盖面。

市民王女士从短视频平台上得知后备箱集市的消息,特意和家人前来打卡。她感叹,琳琅满目的产品、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动感的音乐,沉浸在这种氛围里,她感到充满活力。

在这里,一辆车就是一家店,既文艺范又不失烟火气。“如今,我们身边这种后备箱集市越来越多,每个摊位都布置得很有特色,让逛夜市变成视觉享受。有美味的小吃,也有很多有创意、时尚化的物件。”在市民韩先生看来,后备箱集市很符合当下青年的口味。

“练摊”也是生活

身处夜市之中,记者发现风格各异的后备箱摊位,摊主都是“80后”“90后”“00后”,或是经营者的增收引流,或是创业者的重新出发,或是上班族的副业,又或是一些人的业余爱好。在他们看来,“练摊”也是一种生活,很享受出摊获得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当晚9时,在现场一家非遗漆扇摊位前,市民排队等着制作心仪的扇子。5岁男童将自选的蓝色、绿色、金色三种色漆滴入染缸,随后手拿空白团扇浸入缸内旋转,颜色附着到扇面上,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便完成。

摊主高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白天她照顾孩子、照顾家,夜晚在集市出摊。“我本身就是学美术的,再加上我女儿喜欢漆扇。琢磨后,我决定在这里弄个非遗漆扇的摊位,让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非遗艺术之美。”出摊近两个月,她这里每天客流量都不错,看到大家很满意自己手工做出来的扇子,高女士也由衷地开心。

越规范才长久

近些年,后备箱集市越发火爆。在年轻人眼中,这种把商品和创意“装进”后备箱的方式,既能交友也能挣钱,被他们形容为“拉得动经济,装得下梦想。”

“我觉得挺好玩,晚上遛弯之余,还可以逛逛,吃吃特色美食,感受文艺氛围。”汽车后备箱变身夜市场,不少市民觉得新奇喜欢。但也有人对其能否规范经营产生担忧。

住在附近的市民郝女士说,自从集市开业以来,她的女儿隔几天就要闹着来一次,每次来就是吃甜品。“后备箱集市啥也有,尤其吃的、喝的,放眼望去,甜食挺多,孩子们爱吃。毕竟要入口,食品安全马虎不得。”她建议,集市在招募摊主时,控制下甜品、饮品类的摊位数量,增加下市民能体验、能动手制作类的摊,让后备箱集市更丰富。

“在街区、广场、商圈空地,我们能看见这种成规模的集市,都不是随便乱摆的,有专人管理。”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入驻集市摊位,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对准入条件、食品安全、卫生保障都有要求。

“集市卫生一定得管理好,我看摊主们很不错,摊位附近的卫生保持挺好。但市民素质高低不一,吃完小吃的包装袋、纸巾随手一扔,实在不文明。”市民马女士表示,要让后备箱集市这种业态良性长久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部门加强规范监管,摊主需诚信经营,市民要文明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