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从《辞源》中寻踪古涿鹿文明
![]() |
|
![]() |
|
李志刚
受我市历史文化溯源研究诸多同仁的影响,笔者从《辞源》中梳理出关于古涿鹿时代人名、地名、事件等辞条共48个。通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这些词条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千古文明开涿鹿”的学术判断。经初步整理汇总、归纳分类,大体上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释读。
上古中土 涿鹿之野
《辞源》有云:“中土多圣”“帝王所都”。中土(冀州)为上古时代中华疆域之中心。涿鹿之野位于上古时代中土(冀州)域境。“中土”辞条解释有三。一是指中国。二是指中原。三是冀州。【淮南子】冀州曰中原。【又】中土多圣。按古代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今河南为中土。”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辞源》有云:冀州为“古九州之一。今直隶山西二省。及河南黄河以北。奉天辽河以西之地。释名。冀州地有险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
涿鹿之野位于山后,即太行山北端、军都山迤北地区,涿鹿县在“之野”之中。涿鹿置县于汉朝,历史上数次更名。《辞源》有云:“汉置涿鹿县。后魏废。唐置新州。先曰北燕州。后改为妫州。旋徙废。后复置。五代石敬塘割与契丹。”“辽奉圣州。金德兴府。”“元曰保安州。”“民国以直隶保安县改置”复名涿鹿县。“故城在今县南。”
涿鹿县境有涿鹿山、釜山、涿水、阪泉,桑干河穿越县境,在《辞源》中都有记载。涿鹿山“在今直隶涿鹿县东南”。釜山“在今直隶保安县西南。”保安县即现在的涿鹿县。涿水“源出直隶涿鹿县涿鹿山,径县境,又南为侠河。”阪泉位置“在直隶保安县东。”
《辞源》有云:“【括地志】‘阪泉。今名黄帝泉。在怀戎县东。’怀戎县即今保安县。”桑干河“源出山西马邑县。东入直隶径京兆界。下流入大清河,即古·水。”此水入北京界段称无定河,今称永定河。
人文始祖 炎黄二帝
《辞源》有关黄帝词条的注释:
黄帝:古帝名。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轩辕:史称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轩辕即黄帝,姓公孙,或言姓姬。
黄轩:黄帝轩辕氏之略称。【旧唐书】黄轩御历,朝万方于合宫。
土德: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见【史记】以当时黄龙地螾见,螾,土精,故云。一说。黄帝以戊己之日生,故以土德称王也。见【拾遗记】。
公孙:复姓。路史云。轩辕帝初姓公孙,后改姬。广韵云。黄帝之后无闻。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诸侯尊黄帝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帝即位居有熊,“在位百年而崩。”
《辞源》有关炎帝词条的注释:
炎帝:姜姓。称神农氏。代伏義氏为帝。造耒耜以教耕,尝百草以为药。日中为市,以兴商贾。传八世五百年。
神农:古帝名。始教民为耒耜,兴农业,故称神农氏。以火德王,故又称炎帝。起于烈山,故亦曰烈山氏。始作方书以疗民疾,立市廛以通货财。
火德:炎帝神农氏始以火德王。唐尧亦为火德。
厉山氏:亦作烈山氏。【礼】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硫】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后稷名也。按左传作烈山氏。
炎帝生于烈山,又称厉山,山“有石穴。昔神农生此。世谓之神农穴。”“尚推神农为九皇”“代伏羲氏为帝”“都陈,后迁曲阜”,山东曲阜为“古炎帝之墟。”“在位一百四十年而崩。传八世。凡五百二十年。”炎帝陵在湖南省炎陵县,原名酃县。
阪泉之战 炎黄联盟
汉朝大儒、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以伏義、神农、黄帝为三皇。【帝王世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神农为九皇之末,黄帝为五帝之首。”
《辞源》有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直隶保安县东,今河北涿鹿县),黄帝胜。神农改号为轩辕,谓之黄帝。炎帝与黄帝联盟,开启中华文明史,炎帝与黄帝共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据《辞源》释义:黄帝与炎帝并称炎黄、黄炎或黄农。【汉书】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颇有存者。”黄炎:“黄帝有熊氏。与炎帝神农氏也。【后汉书】自黄炎之前。传道罔纪。”黄农:“谓黄帝轩辕氏与炎帝神农氏也。【史记】黄农虞夏。忽焉没兮。”
涿鹿之战 合符釜山
史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擒蚩尤诛之。合符釜山,都于涿鹿之阿。
《辞源》有云:蚩尤,黄帝时之诸侯,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时蚩尤暴虐天下,兼并诸侯。黄帝征诸侯之师征之,战于涿鹿。黄帝辅臣七位:风后、天老、五圣、知命、窥纪、地典、力墨(力牧)等,翼佐帝德。风后、力牧为文武之臣。风后:黄帝之相。黄帝得风后于海偶,登以为相。“风后衍握奇书。始制阵法。”力牧:黄帝时人。黄帝得力牧于大洋,进以为将。力牧“执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著兵法十五篇。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辞源》释意:“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作华盖,撑于轩驾之上,以显示神威。
黄帝统率诸侯之师征伐蚩尤。蚩尤领部落之兵持刀戟大弩迎之,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众将士迷失方向。黄帝于是作指南车以示方向破之,遂戮蚩尤。
黄帝诛蚩尤于涿鹿。众诸侯尊黄帝为天子,以代神农,合符釜山(在涿鹿县西南),都于涿鹿之阿。
识纳贤臣 创世文明
黄帝时代是一个创世的时期,黄帝及其辅臣有许多发明创造。如黄帝作华盖、仓颉与沮诵共造文字、隶首定算数、伶伦造音乐、歧伯作内经、大挠作甲子,以及驾车、衣服、镜子等人类生活所需用物品。这在《辞源》众多词条中都有所表述:
仓颉,黄帝之史,古之始造文字者。黄帝“命仓颉为史。始制六书。”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跡,知文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沮诵,黄帝时人,为右史。“与仓颉共造文字者也。”
隶首,黄帝时人。黄帝“命隶首定数。而律度量衡以成。”隶首始定算数,成律度量衡。
伶伦,黄帝时人。黄帝“命伶伦定律吕。而始有五音。”伶伦造音乐,取竹于嶰谷,截竹为筒,制十二笛,阴阳各六,以成十二律。筒有长短,则声音有清浊高下。各乐器之音,皆以此比较而定。阳者为律,阴者为吕,合成律吕。
歧伯,黄帝时人,中国医家之祖。黄帝“咨于歧伯而作内经。于是始有医药方法。人得以尽年。”黄帝与歧伯论医,有素问内经等书。素问为医学书之最古者,记录黄帝与歧伯论医问答之语。
嫘祖,西陵氏女,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后世祀为先蚕。”蚕取其丝,织为丝绸,所服之衣也。衣服之制始于此。
大挠,黄帝之臣。“始作甲子。干支相配。以名日者。”甲为十干之首,子为十二支之首。以干配支,其变六十,统言之曰六十甲子。
华盖,“黄帝所作也。”“华盖乃张帛为之。有颜题黄屋。天子盖也。曰辙。曰伞。皆盖之別称。”
轩驾,轩指轩辕氏。轩驾“喻黄帝乘车而游幸也。”“黄帝将见大隗。方明为御。昌寓骖乘。”
轩辕镜,黄帝内传曰:“黄帝会西王母。铸大镜十二。随月用之。此为造镜之始。”
《辞源》(1915年初版)是中国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及百科常识的综合性新型辞书,是阅读古籍专用的工具书和研究古典文史的参考书。虽然《辞源》有个别辞条存在一词多义和神化语词的情况,但总体上仍不失为研究中华上古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综述从《辞源》辑录出来的这五个方面的辞条,抽丝剥茧,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辉煌历程。如辞条“黄帝臣沮诵仓颉始造文字”“铸大镜十二”“都于涿鹿之阿”等等,无不折射出古涿鹿文明的光辉。
(本文作者系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桥东区历史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