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在社区·调查“养老助餐食堂”⑥
两个罐头瓶日日送餐事——杨家坟社区老人可享送餐上门服务
![]() |
热乎乎的午饭送到老人手中 吕慧 摄 |
本报记者 吕慧 通讯员 闫静
送餐
7月9日,正值中午,社区食堂的后厨忙得热火朝天。
咖喱鸡丁、烧茄子、青椒炒肉、青瓜木耳炒鸡蛋……几道菜肴热气腾腾地出锅了。
“咖喱鸡丁多盛点,烧茄子少来点就行。蒋桂荣老伴儿是糖尿病,不能吃甜的。青椒炒肉多来点,菠菜汁花卷拿两个,红糖馒头、黑米馒头见样拿一个。”张晓琳一边打包饭菜,一边与同事沟通。
张晓琳动作麻利,手法娴熟,很快就打包好一份饭菜。“你们忙,我先去给蒋桂荣老人送饭了。”
张晓琳提着饭菜下楼,直奔电动自行车,她想尽快让老人吃上热乎乎的午饭。
34岁的张晓琳在桥东区胜利北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每到午饭时间,她便来到助餐食堂,与这里的工作人员一起配送。
为了让老人吃上热乎饭,张晓琳还专门给电动自行车装了个防水保温的车筐。
将打包好的饭菜装进车筐,张晓琳便骑车赶往杨家坟北6号楼,不到5分钟便到达楼下。蒋桂荣正在楼下和邻居们聊天,看到张晓琳到来,老人便上前迎接。
“给我吧,丫头。”
“大妈,我给您送上楼吧。”张晓琳一手拎着饭盒,一手扶着蒋桂荣老人来到3楼的老人家。
“大妈,这个罐头瓶我拿走了啊。”临走时,张晓琳拿走了一个罐头瓶。
两个罐头瓶
“为什么要拿走罐头瓶?”记者有些好奇。
蒋桂荣老人一边吃饭,一边讲起他们老两口与社区食堂的故事。
蒋桂荣今年79岁,患有高血压。老伴儿何诚今年82岁,患有糖尿病,还有腿疼的老毛病。之所以选择送餐,就是因为何诚的腿不好,走不了远路。
蒋桂荣老人说,他们从胜利北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订饭之前,一直是两个女儿轮流过来给做饭。“孩子们住得远,每次来回做饭太辛苦了。”蒋桂荣心疼地说。
去年6月份,听小区邻居说起社区食堂,蒋桂荣老人来了兴趣。她到社区食堂试吃后,觉着口感不错,得知食堂还有送餐服务,她更高兴了,于是当天就办了饭卡。
蒋桂荣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送饭是去年的6月15日。从那一天开始吃食堂。
食堂每天午饭6菜一汤,三种主食,60岁以上老人一餐13元。蒋桂荣每次定2份,加上两个餐盒,老两口一顿饭下来28元。有时候打来的饭菜一顿吃不了,晚上再热着吃。
为了打汤,蒋桂荣找来两个干净的罐头瓶,工作人员配餐时就打上一瓶汤带来,送餐后再拿走一个空瓶子,等下顿再打汤。久而久之,不用老人提醒,送餐时工作人员就直接拿走空瓶子。
贴心丫头
“食堂的饭菜软烂可口,工作人员也特别细心,服务态度好。”谈起助餐食堂,蒋桂荣老人赞不绝口。
“她和老伴儿都不能吃辣,每次都不打辣菜。老人不爱吃土豆,但凡熬土豆,只打一个格子。他们不爱吃米饭,每天主食馒头都是各种花样搭配着送。每天的汤,要是有甜味的,就不给老人打了……”说起给老人配餐,张晓琳滔滔不绝。
蒋桂荣说:“这些点滴小事,也是我们老人最在乎的细节。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么细心和贴心的服务,才让我们想吃食堂的饭菜。”
如今,蒋桂荣老两口从社区食堂订餐已经有1年多时间了,订餐以来,不仅省去了老人买菜做饭的劳累,也让两个女儿很放心。
像这样温馨的故事,在胜利北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每天都会上演,贴心而周到的送餐服务,让每一位老人暖心更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