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以火为墨绘锦绣沽源
![]() |
|
本报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赵晨阳
【人物名片】
孙浩:烙画艺术爱好者
勾、染、点、描、皴,随着最后一笔落下,沽源老掌沟地标——大脚掌跃然眼前。经过半个多月的精雕细琢,孙浩创作的烙画《老掌沟》终于完成了,深深浅浅的烙印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营造出如同水墨画般的优美意境,让人啧啧称奇。
“90后”孙浩是沽源县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一次机缘巧合,热衷于葫芦文玩的他在网络上看到了烙画这一非遗艺术。身为美术油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他立刻被这项技艺深深吸引,忍不住也想试一试,便开始购置烙笔、葫芦、画板等工具和原材料,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创作。
烙笔毕竟不同于普通画笔,一开始经常控制不好火候和力度,常常因为一笔下去就毁了大半天的心血。孙浩就在废弃的材料上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烙画创作时除了要把握火候、力度,还要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他说。每天创作三四个小时,如今,孙浩不仅熟练掌握了烙画技法要领,还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
“闪电河、天鹅湖、白河源、天路……我们沽源山好水好,这些都是我最想画的。”一有时间,孙浩就到各处去采风、拍照、临摹,回家再精心制作成烙画,每一笔都凝聚着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完成一幅大型作品往往需要月余。当烙画作品完成时,他穿过的好几件衣服、用过的桌子都有淡淡的烧痕。爱人说他对于烙画的痴迷,已经到了忘我的程度。
随着作品创作日渐成熟,孙浩开始琢磨如何让更多人知道烙画艺术,了解沽源山水,他想到了直播。
从一开始直播间里空空荡荡,只有孙浩自己在全情投入地创作,到如今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孙浩经常在直播间与网友交流,或展示烙画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或分享自己对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看法,让更多人能够看得懂烙画。
直播还让他收获了意外之喜,不少人因为他的创作对沽源的山水越来越感兴趣,大家纷纷表示有机会要亲眼来看看这烙画上美不胜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
以火为墨绘锦绣沽源。夏天是沽源最美的季节,孙浩正筹备制作一组“沽源山水名胜”系列作品,他说,遇见烙画是生命里的幸运,心之所向,必将不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