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文史随笔
乔一琦与滴水崖(上)
滴水崖前眺望后城镇区(原滴水崖堡)摄影 明晓东 |
乔一琦画像 丁远作 乔旸提供 |
明晓东
按:乔一琦,上海人,明代将军,万历四十七年(1619)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惨败后投崖殉国。《明史·刘綎传》里有相关乔一琦的记录,另外由何三畏编著的《云间志略》和张宸所撰《丁远传》里有其传略,但上述文章中在其殉国处和履职经历均出现错误,清朝以后各类文章中引用中导致更大讹误,把其任职地滴水崖误传为牺牲地,并认为滴水崖在山海关之东,遗失掉其在宣府滴水崖十年的任职经历。近年来,乔氏后人开始整理乔一琦的经历并寻找核实其征战地和殉国处。近日随着在赤城县后城镇滴水崖崖壁上发现当年乔一琦镌刻的“镇星之精”四个大字,此事终有结论。作者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走访,逐渐理清脉络,形成此文,以飨读者,旨在拨清历史迷雾,还原事实真相。
乔一琦其人
关于乔一琦的传记主要有何三畏《云间志略》和张宸《丁远传》两种,《明史刘綎传》仅有两句关于乔一琦的记录。后世各种文章、注释和演义均来自上述文章。
何三畏,号士抑,今上海市奉贤县庄行乡人,晚年著《云间志略》。云间,上海古称。全书二十四卷,专辑松江一府(相当今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人物传记,该书于天启四年(1624)年刊行。
张宸,字青琱,明末清初文人。清初入太学学习,后来官居中书舍人,因一篇关于董鄂妃祭文,深得顺治帝赏识,连升三级,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正六品)。张宸曾亲见乔一琦门人丁远,通过丁远讲述记录成传,里面记录了乔一琦一生主要经历。
乔一琦,原籍福建,因其祖上曾在上海抗击倭寇,遂就地定居。从他在万历四十五年一篇祭文中能看到曾历的任职务,里面记录了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佥事、安远将军、轻车都尉、宣府滴水崖守备等。
乔一琦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乔懋敬官居山西左布政使。据说,在生他的当天,乔懋敬梦见宋朝名将韩琦拜于门下,醒来之后,看到刚生下的儿子竟遇自己在梦里的韩琦有几分神似,便以为是韩琦投生。于是,给儿子取名一琦。韩琦字樨圭,封魏国公,遂又取字伯圭、号原魏,表示韩琦再生。后来一江湖术士得遇乔一琦,感叹说:“此子风骨不亚于班定远,然而却未必生入玉门关。”班定远即班超,西汉名将,曾征战西域。乔懋敬对术士话未多做深究,在教育乔一琦方面讲究文武并重。乔一琦也一直以韩琦和班超为人生楷模,榜样效仿。由于他长得人高马大,且相貌英俊,玉质霜眸,人称“乔公子”。如果说磨难是人生的炼狱,他在成人之初便经历到了。成年后文武兼备的他却屡试不中,还意外获五、六年的冤狱。
明人所作传记中等多提及乔一琦案,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所记载的最为详尽:“时海上倭警戒严,吴中豪子弟王士骕、乔一琦辈见事风生,争言招募自保,群不逞鲜衣怒马,瞠目语难,招摇都市。遂有告其谋叛者,两台密询之公,公深明其不然。四郡会谳,卒无事。实因以妖言抵罪,寻见释。微公持正,此数辈者族矣。”首辅孔贞运《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上也有专门记载:“王士骕、乔一琦等,吴中狂生也。会闻海上倭警,因招集乡勇,挟弓矢以自卫。修郄者以谋逆中之,抚按为之色变。公廉其无他,百口保焉。后会鞫,果不得实。而书生之得免于赤诛者,皆公再造也。”年轻气盛,胸无诚府,初出茅庐,让他付出了人生的首个代价。
乔一琦与滴水崖
万历三十一年(1603),32岁的乔一琦中武举,他毅然从戎,建功立业。先以孟河因防盗有功得荐于朝,遂钦授辽东广宁守备。深得其父旧交熊廷弼赏识和关爱。万历三十六年(1608),乔一琦一次到抚顺执行防守任务,路中恰逢辽东巡抚张悌为虏所困,被乔一琦所救。张悌还朝后力荐调宣府滴水崖守备。
何三畏所撰《乔将军伯圭传》记载了乔一琦到滴水崖的经历。原文记载:“遇辽抚张公代还虏骑卒至围公,伯圭策马与虏战,斩其渠帅数人,虏遂解散。张公还朝,荐伯圭才大可用。乃移备滴水崖。崖密迩胡部,最称要害。伯圭至则练卒缮堡,宣布威德,一境帖然。”
正在是在滴水崖守备期间,乔一琦“练卒缮堡”,熟悉滴水崖的地形,被这块巨石所感,某一日登顶其巅,勒铭:镇星之精。
《乔将军伯圭传》:“……而当其在滴水崖。两台命书八大字于崖石,曰:镇星之精,凌空矗立。每字方二丈,笔势遒劲雄奇,此亦边境一壮观也。语中的“两台”,何三畏指辽东巡抚和总兵,此处又错。文中还把“镇星之精”后的形容词凌空矗立,当作刻字内容。
《丁远传》中,记录此事时把滴水崖指向山海关之东,正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原文:“滴水崖者,在山海关之东,壁立千仞,积石如蝟绕崖下,将军保塞时,登其巅,勒铭曰:‘镇星之精’,凌空矗立,每字围阔寻丈,数百里外咸望见之。《丁远传》为张宸根据丁远口述所撰,作者张宸见丁远时,丁远已五六十岁,步履蹒跚。他从丁远的口述中整理出《丁远传》,根据一个人的回忆的转述,可能会出现听受双方的偏差形成讹误。山海关之东,对后人寻迹形成最大的误导,同时把乔一琦滴水崖守备和投崖地点造成了混淆,从而致使乔一琦经历扑朔迷离,在后来的寻找的过程中一波三折。在乾隆二十四年,在畿辅任职的乔一琦曾孙乔光烈,专门来赤城拜谒,在他的记文中写到了崖壁上擘窠大字,只是也认为滴水崖是曾祖殉难处,并留碑纪念。记文没有提到大字的内容,以后再无文献提及。
乔一琦在给二哥乔原野书信里曾提到的滴水崖非山海关之东,只是这些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滴水时,犹近京师,得以书信相通……”
直到今天,“镇星之精”四字的拨开历史迷雾被发现的时候,一切疑问和困惑迎刃而解,一些相关的讹误也顺之拨茧抽丝,真相得以还原。
滴水崖堡,旧名大屯,因弘治八年(1495)移至滴水崖下,改名滴水崖堡。滴水崖在宣府镇的战略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北据悬崖,西依纯岭,东瞰深河,为蓟镇古北口之后冲”,“……滴水崖等处,邻三卫枝附,系陵寝肩背,三十里外即为远边,安奴无壻夷之奸?”《明实录》广东巡按王命璇的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奏折中分析了滴水崖的位置作用。这里不光地势险要,而且又直接与朵颜三卫的安、朝二酋部落驻牧区接连,也是通往延庆直下京师的要塞。为此,历史发生过不少著名的战役。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俺答拥数万骑抵达滴水崖堡西,欲从此通过直奔延庆、永宁方向。经过连日激战,指挥董旸、江瀚牺牲殉国。后来,宣大总督翁万达、大同总兵周尚文、宣府总兵官赵国忠合兵才在曹家庄(延庆区曹官营)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块战役在历史上称为“曹家庄大捷”。乔一琦在滴水崖期间,正是隆庆和议后的平稳时期,所以对他的总结只用“练卒缮堡,宣布威德,一境帖然”一句来形容。
在《明实录》里没有找到乔一琦任滴水崖守备时间的记载。但实录里有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滴水崖守备陈尧年贪庸革职的记载。但从其他资料里能证明,免职后的次年,即万历三十六年(1608),乔一琦任滴水崖守备。从《明实录》中还找到了万历四十六年(1618)五月,升滴水崖守备乔一琦为辽东都司管镇江游击事的记载。这一时期正是乔一琦在滴水崖的时间,一共为十年时间。
“镇星之精”四字镌刻在滴水崖千佛洞东的崖壁上,正如传中所述,凌空矗立,蔚为壮观。这四个字之所以难被发现,是因为滴水崖整块巨大为砂砾岩,易风化,所有石刻脱落剥蚀非常严重,到了清乾隆年间修赤城县志时,大多字已难分辨了。而“镇星之精”四字不在正阳门主摩崖石刻区域附近,一般容易被忽略。从现存的遗迹看,原千佛洞东南建有一亭,应为观景之用。亭中既能俯视和远眺滴水崖堡和东面的列峰,同时也正好观见崖壁上的“镇星之精”四字。从遗迹残存程度看,该亭损毁已久,后人多止步千佛洞。
(明晓东,赤城县赤城融媒体中心主任,多年致力长城文化和本土民俗文化研究,著有《赤城长城》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