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新旅

《晋察冀日报》在张家口的384期(上)

——《张垣日报》创办始末

张家口日报 06版长城·读史 2024年04月25日

1 9 4 5年8月1 7 日,《晋察冀日报》第二版

1 9 4 5年8月2 1日,《晋察冀日报》第二版

1 9 4 5年8月2 4日,《晋察冀日报》一版

1 9 4 5年8月2 6日,《晋察冀日报》一版

1 9 4 5年9月1 2日,《晋察冀日报》一版

编者按: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一版报头位置,刊发了来自张垣日报社的一则启事,《张垣日报》宣布停刊,这则启事的旁边,还有一则启事,它来自晋察冀日报社。从这一天开始,《晋察冀日报》在张家口出版。

《晋察冀日报》是现在《人民日报》的前身,《张垣日报》的创刊则是书写《张家口日报》历史的源头。

在当时,这两份报纸究竟有什么渊源?《晋察冀日报》为什么会在张家口出版?停刊的《张垣日报》背后有着怎样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对后来的《张家口日报》有何深远影响?从本期开始,记者带您穿越烽火狼烟,回首79年前那段影响深远的红色新闻史。

本报记者 王宸胤

1945年8月17日,《晋察冀日报》第二版,头条《红军进入边区北线解放张北多伦等城——我军猛扑张家口配合红军作战》,这条新闻的文字很少,但配了一张清晰的作战地图,“张家口”就在这张图各种箭头所指向的中心位置。

此时的张家口,硝烟弥漫,历史证明,仅仅5天后,张家口,这座北傍长城、南接平川、三面环山、地形险要的察哈尔省省会城市,即将迎来新生。

战火纷飞

《晋察冀日报》上的张家口

1945年8月11日,正在延安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致电军区领导人,要求全区部队立即向北平、张家口等城市进军,同时特别指示冀察军区:苏蒙联军“可能趋进张家口,望郭天民率部配合苏蒙军首先占领张家口,并令平北骑兵沿张(家口)库(伦)大道,与蒙军联络。”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治委员刘道生接到晋察冀军区关于配合苏军进攻张家口的命令后,立即作了部署。

8月15日,冀察军区党委会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决定,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和晋冀察军区的指示,力争和平收复张家口。但驻张家口的日军驻蒙军司令部率第118师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2万余人,拒不投降,并将主要兵力部署于张家口以北的张北和以西的万全及以南的沙子岭一线,准备抗击苏蒙联军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的进攻,守城主要由伪军担任。

冀察军区决定用武力夺取张家口。各参战部队接到命令后,迅速开始行动。第12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和政治委员段苏权率分区机关、直属队和第10、第40团及分区教导大队向张家口进发,很快赶到张家口附近的青边口、羊房堡等地区;活动在张家口西南地区的第13军分区第20团和蔚涿支队,也开始进逼张家口;由易耀彩率领的冀察军区北线指挥所亦正向张家口猛进。8月19日,詹大南和张克宇到达苏军阵地,商讨协同进攻张家口的计划。确定:8月20日打张家口,苏蒙联军从北面协同,我军在东、南两面进攻。并派部队破坏张家口至北平铁路,以防敌人逃跑。

从这时开始,和“张家口”有关的新闻开始频繁出现在《晋察冀日报》上。

1945年8月20日,《晋察冀日报》晚刊第一版,刊发新闻《后贝加尔线红军前锋抵张家口》,内容主要是说,马林诺夫斯基元帅的前锋已抵达张家口(万全)区。

1945年8月21日,《晋察冀日报》第二版,刊发新闻《察北我军与苏蒙军并肩进攻张家口》;8月24日,《晋察冀日报》一版,《我军攻入张家口》;8月26日,《晋察冀日报》一版,《察北前线大捷我军解放张家口》。今天,我们从这些报道中,依稀还原那场硝烟弥漫的激烈战斗——

8月20日6时,进攻张家口的战斗打响。第12军分区第10、第40团和教导大队,在分区政委段苏权指挥下,兵分两路,向张家口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8月21日,驻张家口地区的日军开始撤退。2日,第40团连续打退敌人十多次冲锋。第10团面对敌开来装甲车,把手榴弹集中起来,10个捆成一捆,进行阻击。并与冲上来的敌人进行白刃格斗,有的战士身上多处被刺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由于敌兵力多,火力强,冀察部队虽给该敌以一定的杀伤,但未能阻止其向北平和大同方向撤退。

8月23日,张家口的日军基本撤走,剩下伪蒙军和伪警察大队龟缩到清水河以东德王府周围。第10、第40团在刚到达的第20团及蔚涿支队的配合下,继续围歼顽抗的伪蒙军。至15时,全部占领了张家口和万全城。与此同时,策应作战的部队亦先后收复张家口、尚义、康保、崇礼等县城。

是役,历时3天,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0多挺,各种炮50门,步枪1万多支,弹药库和物资库70余座,骡马上万匹。

张家口是八路军、新四军在大反攻中收复的第一个省会城市。这一胜利,使晋察冀与晋绥解放区联成一片,并为进军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晋察冀首府迁驻张家口创造了前提条件。

硝烟散尽

《张垣日报》萌芽

1945年8月23日,我军收复了伪蒙疆自治政府首府张家口。8月26日,《张垣日报》出版,并在报纸的一版头条位置刊载我军入城的消息。自此,党的新闻事业开始在这片革命热土上萌芽生长。

实际上,在抗战之前的张家口,我党对敌新闻工作早就以另一种形式开始了。

抗战时期,在张家口出版较早的报纸,当推1925年由冯玉祥办的《西北日报》,其执行的是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策。这一时期,肖三被派往张家口担任第一任中共地委书记,同时中共北方局派大批党员到《西北日报》等部门工作,因此,《西北日报》所宣传的内容,也体现着我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具有鲜明的革命进步性,但不久在国民党右派的干扰和破坏下,该报停刊。

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等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这期间,中共河北省委派遣大批党员到同盟军中开展工作,并成立我党的领导机关——河北前线工作委员会,书记为柯庆施。在抗日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出版了《抗日前线》《民众日报》《老百姓报》等,积极推动抗日救国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同盟军兴起的同时,我党在蔚县创办了党的机关刊物《光明之路》,在传播革命思想、推动农村革命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在严酷的对敌斗争中被迫停刊。

1945年8月23日晚,新华社随军记者团到达张家口,向全国发出我军收复张家口的电讯,同时接管了伪蒙疆通讯社。

当时,被冀察军区平北军分区派来接管伪蒙疆新闻社的,是名叫陈恒非的连政治指导员。很快,陈恒非见到了被冀察区党委派来办报的王炜,一位曾在《挺进报》工作的同志。

王炜立即和原报社职工商量出报事宜。在工人的帮助下,找到了手摇印刷机,贴出了召集工人回厂出报的公告。工人们听说共产党八路军要出新报,都高兴极了,陆续回到报社,把手摇印刷机修理好,把排字房打扫干净。就要出报了,但手头既没有从电台收来的电讯稿,又没有地方新闻稿,怎样出报呢?

条件艰苦

短暂却意义重大

巧的是,平北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的鲁荻同志前来报社,他是随同攻占张家口的主力团一起进城的。该团曾攻下了东山坡敌人碉堡,并占领了日本大使馆,后来进入市区,又包围了德王府,迫使伪政权官员缴械投降。王炜马上请鲁荻把亲身经历写成稿件,于是就有了《张垣日报》创刊号一版头条的《我军进入张家口》这一振奋人心的新闻稿件。

《张垣日报》在1945年8月26日出版,创刊号上除了我军入城的头条新闻外,还有军管会维持治安的重要公告,以及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中的有关章节。

《张垣日报》创刊后,原来冀察区党委群众报社的李舜琴、丁原、何辛等同志陆续到张家口。李舜琴被任命为《张垣日报》的社长,总编辑是丁原,编辑部主任是何辛。记者蔡迪、沈育几天以后也来到了张家口。

《张垣日报》的内容主要用新华社发表的稿子,还有张家口军管会有关治安和恢复工作的公告,还有一些冀察区党委、平北地委的文件。

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一版报头位置,刊发了来自张垣日报社的一则启事,原文如下:

张垣日报社启事

当日寇败退,我军解放张垣之际,为了急于供给各界新闻和反映各种恢复工作起见,出版本报。现在,市面秩序大致恢复,各种工作逐渐走向正规,因此,一方面本报使命业已完成,另方面原样续出已不能满足形势之需求,故决定于九月十二日宣布停刊。

九月十二日

至此,一共出了16期、光荣完成使命的《张垣日报》正式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