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姚建明:用镜头记录飞羽

张家口日报 07版长城·文化 2024年04月11日

黑鹳、东方白鹳、白琵鹭罕见“同框”

鸟类欢聚在黄羊滩

编者按:鸟类考量着一座城市的生态,越来越多珍禽鸟儿的到来,是对当地生态质量提升的最好诠释。

洋河栖天鹅,恬静亦谐和。一首自由曲,一片天堂歌。有鸟的城市是和谐、温润的城市,与鸟同城的地方是人们内心向往的家园。为了心中那份对和美生态的向往,摄影家姚建明只要一有空,就会背上行囊、带上相机,来到黄羊滩湿地观鸟拍鸟。

23年来,姚建明怀着对家乡宣化的深切热爱坚守在黄羊滩湿地,以独特的视角,拍摄了大量鸟类活动的精彩瞬间,用影像讲述生态故事,用镜头记录家乡生态之美。

本报记者 郝莹玉

宣化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可是知时节的鸟儿总能顶着“凛冽的春风”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里……天鹅、苍鹭、灰鹤、鸿雁、凤头麦鸡、红嘴鸥等鸟儿云集于黄羊滩湿地,享受着美好时光。

数十年如一日,姚建明在黄羊滩湿地用镜头捕捉到大量珍稀鸟类的瞬间,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火烈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凤头鸊鷉、灰鹤等珍禽的影像,为家乡人民留下了珍贵的鸟类资料。

黄羊滩变迁引来万鸟云集

风和日丽,黄羊滩湿地微风习习,波光粼粼,湖面吹起层层的波浪,列队展翅的天鹅们引吭高歌,仿佛天籁之音。翱翔在蓝天的天鹅,挥舞着美丽的翅膀,顺风滑翔,那自由自在的样子,令人瞩目神往,构成了一幅和谐壮美的大自然画卷,为宣化的天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逢初春,都会有大量的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尽情享受拍摄天鹅的乐趣。

天鹅是宣化的一张名片,而摄影家姚建明和天鹅则有着深深的情缘。

2001年,姚建明加入生态保护队伍的行列,专门拍摄各种鸟类。

摄影界历来把鸟类拍摄归置为高难度选题范畴,无论是对器材装备还是摄影者的职业素质,亦有相当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要想拍到理想的片子并非易事,他却义无反顾地投身注定没有捷径可走的鸟类摄影。

2003年初春,一位羊坊路口村的农民匆匆赶到宣化电视台,给正在电视台上班的姚建明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黄羊滩里来了一大群鸟……”根据这位农民的描述有可能是白天鹅,姚建明当即背起摄像机与这位农民赶赴黄羊滩。到达现场后,不远处的浅滩中约数十只白天鹅翩翩起舞,让人眼前一亮,姚建明习惯性地举起摄像机开始拍摄,这才发现自己的设备配置不够,拍鸟效果不理想。他立即向市电视台求助,借来一台高配置摄像机,穿上从附近村干部家里借来的雨裤,不顾冰冷刺骨的河水,毅然扛着摄像机就下了水,慢慢地向天鹅的身边靠拢。几经周折,他终于拍到了白天鹅首次亮相宣化湿地的生动影像。

从此,天鹅每年都会飞抵黄羊滩湿地栖息度假,从秋末一直待到次年的清明前。十几年来,天鹅年年准时飞临,准时离开,数量也由原来的30多只增加到现在的百余只。此外,还有中华秋沙鸭、鸿雁、黑鹳、白琵鹭等数十种鸟类现身黄羊滩,整个湿地呈现万鸟云集的壮观场面,成为宣化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倾情自然甘为绿色使者

洋河两岸山清水秀,黄羊山下鸟语花香。从黄羊滩开始治理风沙,姚建明就长期跟踪拍摄,如今的黄羊滩已草盛林茂、鸟语花香、今非昔比,他用镜头见证和记录了黄羊滩从荒滩到绿洲的变化。这期间,他不但增长了许多新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尤其是黄羊滩林场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拍摄飞鸟不仅要求拍摄者有着扎实的拍摄功底,还要有良好的体能,更需要坚强的毅力。鸟类运动时速度较快,拍摄者来不及从容构图,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除了要有过硬的摄影技巧外,还要观察鸟类的习性特征,善于隐伏跟踪。

多年来,痴迷于鸟类拍摄的姚建明经常带着长枪短炮,坚守在鸟类经常出没的湖畔、湿地、林间等处,等待最佳的时机出现,随时捕捉精彩的瞬间。从季节来说,拍摄黑鹳、鹭、鹬以夏秋两季为佳,拍摄天鹅、野鸭,以冬春两季为佳。从时间来说,以每天早晨6点至上午10点,下午16点至18点,为拍摄各种鸟类的最佳时机。另外,三脚架、云台、快门线辅助器材的配备和衣物的选择也很重要。

“拍摄时,应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来设置快门速度,通过采用较高的快门速度结合连拍模式进行拍摄,以捕捉飞鸟的运动姿态。当鸟在空中迎风滑翔时,偶尔也可用慢速度拍摄出一些特殊光影效果的画面。”姚建明说,观察和拍摄鸟类是一个让人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所以拍摄时不宜人多,最好是一个人。

有一年深秋,为了拍到更好的画面,姚建明朝着有鸟的地方只顾往前走,完全忘记了脚下已经是在泥潭深处。突然他觉得脚下一软,一条腿就陷了进去,另一只脚一用劲,也往下陷去。坏了!姚建明抬头一看,四周连个人影也没有,求救无望,而两腿越陷越深。情急之下,他用手中的三脚架做支撑,身体后仰,用力地拔出一条腿来,然后借势又拔出了另一条腿。还好,幸亏手里提着个三脚架,总算脱险,而两只鞋却不见了。

起初拍摄,他骑着摩托去拍鸟,路不好走,还要到处寻找有鸟的地方。后来换成了三轮摩托车,携带相机等设备更方便些。相机也从原来的400毫米镜头换到了600毫米镜头,变焦换成了定焦。条件稍好些了,他更换了一辆轿车,累了可以上去休息,刮风下雨也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2005年3月,姚建明被北京绿化基金会评为“优秀绿化摄影使者”。2011年1月,黄羊滩被列为河北省湿地保护区,其中也有姚建明的一份功劳。

用鸟类影像展现城市生态

“23年来,我大概拍摄了形态各异的鸟类照片数千张。”姚建明说,拍鸟不要惊鸟。自然嬉戏飞翔的动作和被惊飞时的动作是不同的,拍摄时要慢慢靠近,最近可以走到距离这些鸟类十几米的地方。对于附近劳作的农民,鸟类反而更放心,甚至就在身边也不会惊飞,而身着不同服饰的游客、观鸟人却是鸟类警惕的对象,稍有接近就会受惊飞起。

这些年来,姚建明的周末基本是在黄羊滩度过的,偌大的一个黄羊滩,环绕一圈得好几个小时,每次都要寻找最佳的观鸟位置,一般是日出前出发到日落后回家,历经风风雨雨而乐此不疲。

姚建明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家口市“造林绿化先进个人”。摄影作品《黄羊滩的变迁》(组照)荣获“生态足迹”——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生态建设成就摄影大赛一等奖,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荒漠化》一书收藏。《昨日的沙海·今日的希望》荣获2003年“‘中国乐凯’首届生态环境摄影展——《呼唤绿色家园》”优秀奖,该作品同时被收入这本画册。《被隔离的村庄》《放归自然》《梳妆楼》等获奖摄影作品先后在北京、成都展出。

宣化黄羊滩湿地位于宣化东部黄羊山脚下,总面积165525亩,林草覆盖率超过97%。这里水草丰美,林木茂盛,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候鸟来此栖息度假,其中不乏珍稀鸟类黑鹳、大红鹳、中华沙秋雁、天鹅等,这里是它们迁徙、越冬栖息和繁殖的中转站和重要区域。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鸟类,了解宣化,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地球、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他精选出180余幅鸟类摄影作品,于2017年6月出版《宣化珍禽栖息地》一书。全书分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展现了妙趣横生的鸟类生活状态。

春日和煦,黑鹳一跃而起扑向游至水面的小鱼,享受了一道不错的美餐;夏天的黄羊滩水草丰茂,环境清幽,一大群白琵鹭做客湿地;悠然自得的天鹅,走秀的黑翅长脚鹬,结伴出游的大白鹭……

姚建明用极其丰富多彩的镜头语言,记录和讲述着自己的家乡——古城宣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用镜头捕捉鸟儿灵动美妙的瞬间,能生动地反映出当前我们的生态环境,使人们在领略秀美山水的同时,关爱鸟类,保护环境,携手共创美好家园。”姚建明对黄羊滩的美好未来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