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采风在中堂

张家口日报 08版长城·作品 2024年01月11日

曹云贵

晋中意为三晋之中。乔家大院就位于山西晋中市祁县境内。

前不久,我随天津散文研究会“晋泰轩杯”山西行采风团赴三晋大地采风来到祁县乔家大院。

按行程安排,昨晚留宿在景区民俗,第二天清早大家用过早餐,在身着民国风服饰的导游带领之下,一行人走进乔家大院旅游景点。乔家大院又称在中堂,到乔家大院中间有三百米的踊道连接,相隔不远就有一处雕像,讲述着乔家几代人的故事。一座高大的照壁映入眼帘,单是这照壁和大门上的匾额、对联的来历,就有很多故事可讲,整个照壁全部用砖雕刻而成,上刻一百个遒劲有力,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照壁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导游娓娓道来:“这是左宗棠转战西北,乔家承担多数军费的存取汇兑,于是在返京途中拜访乔家,在百寿照壁两侧题此对联。”

乔家大院堡门坐西朝东,大门巧妙的将顶楼与门洞式门道相结合。顶楼中间高高悬挂着蓝底金字匾额“福种琅嬛”四字,这是慈禧所赐。当年慈禧逃往西安途中路过祁县,将行宫设在乔家大德通票号,乔家为此捐献白银十万两。慈禧赠送此匾以示褒奖。

大门两侧镶嵌一副铜制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时,乔家出资十万两购军舰一艘,特赠乔家这幅铜制楹联。

大门顶端石雕“古风”二字,此乃出自乔致庸孙婿民国著名书法家赵昌燮之手,其笔力雄建,与对联交相辉映,体现乔家人对古雅之推崇。

进了乔家大门,就得从乔家祖上乔贵发说起。清亁隆年间,穷困潦倒的乔贵发只身走西口来到包头,靠卖豆腐发家,后生意越做越大,衣锦还乡在故乡乔家堡始建院落。

乔家大院由六个大院,九个小院,三百一十三间房屋组成。在中堂是乔家第四代掌门人乔致庸的住宅,取中庸之道的意思。到了乔致庸这辈,是乔家基业达到顶峰辉煌的时期。买卖铺户,票号商业遍布全国,经张库大道,北出蒙古进入俄罗斯到达中东、欧洲,把生意做到了国外。据说当时达到清政府国库收入的七分之一之多。可见当时乔家财力之雄厚,可谓富可敌国。

本着谁当家谁修院的规矩,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当家时,在大院的南面又开工建院。乔映霞留学国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颇深,建筑时加入了许多西方元素,采用西式窗户,使采光更好,修建抽水马桶取代旱式厕所,在墙壁雕刻钟表、火车等饰物。

乔家有镇宅三宝:一对九龙宫灯、犀牛望月镜和水银球。九龙宫灯是慈禧特赠乔家的皇宫宝物,以示对乔家迎驾接待有功的嘉奖;犀牛是喜牛的意思,祥云托月,铁力木雕刻价值连城;水银球悬挂屋顶,主人坐在屋中便可看到各角度的情况,可谓最早的监视器。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乔家体现得淋漓尽致,吃饭时年满七岁的人都要在一起用餐,体现尊老爱幼,团结合睦之家风,在用餐时也商讨一些家庭事务。还有一些美好的寓意,比如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摸摸狮子头,吃穿不用愁。雕刻葡萄,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女孩的院落上书“宜静”的宜字少了一点,寓意女子不出头。

正对大门西头是乔家祠堂,旁边有下马石和拴马桩。走过最后一个大院,便来到后花园,当初乔家工料备齐准备开工建造花园之时,正值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进犯山西,乔家被迫停工,留下六缺一的遗憾。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乔家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起了大片院落,后花园水雾缭绕,亭台楼阁,一汪静潭,奇石各异,花木荫蔽,宛若仙境,尽显苑圃之美。

乔家大院秉承了明清中国北方的建筑风格,方正、对称,有主院必有跨院。从高处俯瞰,呈囍字形状。随处可见石雕,砖雕,木雕,呈现出古朴自然之美。从清乾隆年间始建,一直到民国初停止。

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火遍大江南北,还有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在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取景院子里,电影拍完后,红灯笼也并没有被取下,一直高高地悬挂着,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拍照留念。

在景区出口处一座砖雕“福禄寿”的壁前,我们遇到了景区负责人,他侃侃而谈,介绍这座砖雕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拼接成现在的福禄寿三星高照图。最后,景区负责人用观光车把大家送出乔家大院旅游景点。

虽然离别了乔家大院,但是这次三晋采风行,所感受和领悟的中华文化精髓却难以忘怀,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