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史趣话

陶瓷上的汉字

张家口日报 06版长城·读史 2023年11月16日

磁州窑白地黑花“家国永安”枕

王宸胤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陶瓷制品上,除了有花纹、图案,还有文字,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陶瓷制品上写字?又写些什么内容呢?

远古时期,人类将大自然的所见所闻以符号的形式刻画,彩绘于陶器的表面,那会儿还没有“字”,所以只有“纹样”。纹样是文字出现之前的表意符号。如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良渚文化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各种刻划纹,就属于表意符号。这些表意符号,经历甲骨文、金文,最后演绎出汉字。

最早出现的字体装饰在秦汉瓦当上,篆体,以模制手法形成。名气最大的就是宝鸡秦汉遗址出土的瓦当,上面写有“长乐未央”四个字,外围一道凸弦纹,中间以十字分成四个扇形区块,每个区块中分别书写一个小篆字,字形随着半圆呈扇形,结构紧凑。这一素材不知被多少编剧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成电影、电视剧。

唐代,是文字纹高度发展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长沙窑,以青釉褐彩的手法,纹饰于执壶的腹部,枕面,碗盘的内壁。至宋、金、元时期,北方河南、山西等窑口,有白地黑花的枕、瓶等器物上多书有行楷词、赋、散曲和小令等形式,书写于瓷器上。到了元明清时期,龙泉窑的青瓷、景德镇窑的青花瓷,粉彩、釉里红、斗彩、珐琅彩的动物、人物、花鸟纹饰上,各种书画组成了“连续剧”,讲述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

目前研究发现,陶瓷上的汉字所写内容主要分为五大类。

首先是吉祥语。此种形式最早出现在秦汉的瓦当上,如“长乐未央”“千秋万世”“永奉无疆”等等,寓意为祈福江山永安。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康熙青花寿字纹盘,内壁口沿绘缠枝花卉纹,底部中心书双线寿字,一圈如意纹装饰带;外层饰八个双线纹寿字,以丁字形缠枝花卉纹间隔,纹饰布局紧密;外壁饰寿字纹和折枝花卉纹,寓意长寿吉祥如意。清乾隆景德镇官窑制造的一只粉彩镂空旋转瓶,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和“万年”“甲子”,分别以黑彩书写在转旋部位的上下装饰带内,转动时可以将天干和地支分别一一对应,寓意江山万年。

其次有赞美语。多用于夸赞自己作坊的产品,如酒或器皿。金磁州窑的一件白底黑彩梅瓶上,颈肩部绘覆瓣莲花,花卉纹和弦纹组成的装饰带;腹部四面以四个圆环形开框,中间书写“清沽美酒”的行书字样,四个圆环间空白处以花卉纹间隔。不仅起到装饰作用,也是商家懂得借用典故做广告的体现。

第三是警世语,也称教化类文字纹。这是从唐代之后多数朝代较多出现的一种类型。唐代以长沙窑为主的执壶,以及北方瓷窑的枕、瓶上最常见。如“仁义礼智信”“言满天下无口过”等,教人遵守做人的信条和以防祸从口出。清代时期,有民窑以青花书写纹饰于较大型的笔筒的《醒世诗》,长篇诗文书写于笔筒外壁,字体隽秀规整,至今仍会在一些旧货市场上发现。

第四是抒情诗文。此类题材亦颇为常见,可以细分为抒发人生感叹、景物描述和爱情相思等几个小类别。其中唐长沙窑执壶、瓷枕、碗、碟的内壁上,宋、金、元磁州窑枕上最常见。如,河北邯郸市磁州窑元代白地黑花诗文四系瓶,肩颈部四系间书写“春花秋月”四字,腹壁书“落花时节水流香,送客归来笑一场。不锁草堂取乐去,野雀偷笔学题墙”,行书,三字一行,排列自然,笔道洒脱率性,奔放有力。这是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第五是怀古和经文类文字。明末清初,以景德镇窑为主的笔筒、碗、盘等器物上,出现了不少此类以长篇小楷辞赋或经文作为装饰的文字纹,书写颇具功力。品种以青花为多,如“赤壁赋”“圣主得贤臣”和“心经”节选等。

陶瓷上的文字纹,集书法、绘画、诗词艺术于一体,使陶瓷装饰展现出特有的文气和书卷之美。我们细读这类器物时,仿佛在翻阅一部部特别的书,能够读到百姓的民谣、文人雅士的诗画意趣、醒世恒言等,是一种别样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