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他山之石

“新质生产力”,有何深意?

张家口日报 02版要闻 2023年10月23日

朱克力

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这意味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联。包括当前流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以及蓄势待发的无人驾驶等新兴技术,都将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眼下,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新的热词,这些新技术与现实经济世界的关联,也更为清晰和更为深刻起来。

1

何谓“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什么?

如果说,“经济新常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新质生产力”则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顾名思义,“新质”即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其有着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工具体系为代表的生产力系统,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根本不同于以往的新质态发展。

由此,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则成为“质”的锚点。这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要告别传统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当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中,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历史性战略机遇不容错过,形成并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过渡转化,成为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

2

“一核两翼”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跃升,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核两翼”。

“一核”是产业升级。无论是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是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产业都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两翼”的一侧是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

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与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有赖于对技术价值作用的科学理解和深度挖掘。如今,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从研发到应用,正在加快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生产力。

因此,各地应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两翼”的另一侧是人力资本跃升。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力资本跃升就没有新质生产力,新型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决定因素。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牢牢抓住“一核两翼”,尊重市场,彰显法治,推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焕发民营经济等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定能更快形成并更大释放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持久动力。

(来源新京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