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岁月如歌
师生情
李继龙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赵育大于2018年2月7日凌晨2时46分去世了。在微信中看到了这不幸的消息,还真有点不大相信,后来接到了我们同学杨生宏的电话证实了这一消息就是事实,顿时感到十分悲痛,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和我们高中班的微信群中发布了这一消息,然后乘公交车从矾山到涿鹿县城赵育大老师的家中去祭奠我尊敬的老师。
四十多年前的1970年,我们在矾山中学初中毕业后,直接上了高中。矾山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我们上的高中是矾山中学第一个高中班,还有一个从矾山片的太平堡、虸蚄口、卧佛寺、小矾山、温泉屯、黑山寺等公社招来的一个班,当时叫做四排、五排。我们是四排,因为都按部队管理编班,实际上就是四班。赵育大老师教我们语文课,据说是从保岱中学调过来教高中的。那时赵老师教语文,那个年代师生的关系十分融洽,上课在一起,下课活动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特别是到观音殿村或南山割条子,老师们也拿着镰刀一起割,一起从山上往下背。所以,那时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大哥哥大姐姐照顾小弟弟小妹妹一样。尤其当时有的同学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度离开学校,回家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去了,老师们往往步行几十里路进行家访,把同学们再请回课堂。我读高中的两年一直是赵育大老师教我的语文,想想过去朝夕相处的情景,我们更加怀念已经逝去的老师。
赵育大老师后从教育部门进入文化、宣传和旅游部门工作,1998年从涿鹿县旅游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休。以后成为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重要的研究者。他参加了规模空前的史前文化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自己著作的有关黄帝城历史文化的书籍。为黄帝城文化旅游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在他的工作期间曾得到过记功和记大功的奖励。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筹建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的时候,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景区,撰写和推敲开游后的旅游解说词,并指导旅游区的建设,为景区的建设可谓是呕心沥血,为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去年,他最后一次乘车到黄帝城遗址文化旅游区和矾山镇塔儿寺村进行了考察,看到景区兴旺发达,塔儿寺村民的农家院旅游搞得风生水起,他感到由衷的欣慰。这就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进行旅游发展项目的考察了。在涿鹿县的旅游开发与发展中,赵育大老师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的,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着过去的这些人这些事。
我同赵育大老师的接触从他教我们语文到他最后去世,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他教书的时候,我的语文基础比较好,他经常指导我如何进行写作,我当教师后也教初中语文,一遇到教学上的问题就找赵老师去请教,在我改做行政工作后,也经常利用开会或办事的空闲找赵老师请教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尤其是1996年到矾山镇工作以后的几年,经常同赵老师一块开会、聊天,主要是交流一些地方旅游方面的事情。在他逝世前的一个月还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让我继续写下去,因为他知道,在他教过矾山中学的学生中就是我一个人写了几本书,并且出版了,他认为我可能是他的得意门生,所以对我给予了厚望吧。
我到他家去祭奠他,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时候,他的女儿告诉我,我写的书和网上发表的东西,赵老师都看了,特别是看到我写的《不能忘记老师教诲》一篇文章后,赵老师哭了,他读了他的学生写他的文章后感受到了无限的亲情,因为他知道只有他的学生最理解他的一生。
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在读书的过程中结下了深深的友情,这是人生之中的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在以后各奔东西的过程,经过不断地加强而得到友情的进一步升华。这是一种真诚的、纯真的从童年之间就建立起的,经过几十年风霜雨雪考验的最无私的最真挚的友情。在赵育大老师患病期间和逝世后,我们的很多同学自觉地去看望他、去祭奠他,去送他最后一程,也正体现了这种人世间最珍贵的师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