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史趣话

也说张家口抚夷厅(下)

张家口日报 06版长城·读史 2023年08月31日

陈韶旭

万历四十一年(1613),明朝在张家口马市的基础上修建了来远堡。时任宣府镇巡抚汪道亨,对肇造来远堡有上奏协调组织之功,堡成之日,汪道亨应邀为新堡取名“来远堡”,并撰写《张家口新筑来远堡记》记其始末。这篇文章是后人了解来远堡修建的第一手资料。文中记载,修成后的来远堡:“内为公署者二,为营房者三百,为祠庙者二,为八角亭者一,为棹楔于衢者一。外抚赏厅三楹,观市厅二所,司税房二十四桁。”楹字的解释,有的说是一间房,有的说是一列房,从文意看,三楹似乎是三列的意思。无论房屋多少,但是明确说明:以建成来远堡为标志,抚夷厅承担的抚赏功能以及可能为马市驻军的功能已经转移到了来远堡。

抚夷厅的功能迁移到来远堡内抚赏厅,那么空出来的抚夷厅做了什么?笔者推测似乎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拆掉抚夷厅,将其建材用于新筑来远堡。《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来远堡周长二里十三步。《新筑来远堡记》中记载:“计堡墙东南二面并西垣连接,旧城四正曲直,延长一百四丈四尺,墙平均高至三丈,上加女墙五尺。”也就是说,来远堡周长比原来的马市周长多了一百零四丈四尺。如果按照明朝城墙修建的通例,墙高三丈,墙底宽一丈五,墙顶宽为墙底宽的二分之一。如此推算,来远堡城墙死土方量四万九千多立方米,比以前马市多出的一百零四丈四尺的城墙土方量也高达近13000立方米。汪道亨在这篇记中,还认为有两件事情值得自豪:一是修建时间短,土城垣完工时间只有二个月,“于秋七月伊始,至九月而土工毕”;二是费用省,“是役也,计物银仅五百八十四两,粮粟三千四百九十八石,盐菜银一千三百二十两,其费颇省。人不疲劳,公有底绩,私无怨讟。似亦悦以先民之忘其劳矣。”时间短和费用省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我推测主要省在了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上,主要利用了旧有材料。旧有材料来自在哪里?旧马市的土垣肯定被拆除了,同时也极有可能拆除抚夷厅的土垣墙。

另一种可能是继续保留抚夷厅的地址。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来远堡互市虽然实现了和平,但是双方都有和平随时破裂,互市随时关闭的思想准备。抚夷厅旧址可以屯兵,也可以囤积互市所需之物资,是平战结合的合适场所。在明朝后期明蒙关系紧张的时候,在这里增兵聚物也是合理之选。

明亡清兴,改朝换代。乾隆年间二十六年(1761)年前后,来远堡南迎来一次建设高潮。这次建设高潮围绕着清廷命察哈尔都统驻节张家口,并修建察哈尔都统署,同期从山西右玉移驻张家口大量的驻防八旗满蒙汉官兵。这次建设高潮,使得来远堡南玉带桥北一带,建成了张家口市区的统治中心和张家口地域的军政中心。察哈尔都统署坐北朝南,是清代一品封疆衙署,现存旧址为衙署中路,南北长133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6650平方米,四进院落。如果东西两路仍存,东西两路其占地之和至少不会小于中路。细观《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马市图中抚夷厅的位置,以及原来占地20亩左右的察哈尔都统署,二者似乎有一种契合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察哈尔都统署极有可能全部或者部分建在明朝抚夷厅旧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