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M06.jpg)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以水为魂 借水发力
看我市七县区如何打造“桑洋水路”品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提示
桑干河与洋河同属于永定河流域上游,流经阳原、宣化、涿鹿、怀来、怀安、万全、下花园等县区,绵延不断的河水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这里悠久的文化。
“坝上有草原天路,坝下有桑洋水路”,我市以这一思路为总体布局,将桑洋水路打造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支撑,各相关县区加大对桑洋水路旅游品牌的打造力度,依据重点项目引领、全域式规划、关键节点整合、分阶段开发的原则,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引领、打造产业集群带,为我市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再添一翼。
本报记者 王映华
宣化
以水为媒 文化为脉
宣化区在制定《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宣化)规划》过程中,按照“城乡统筹、全域布局、景城一体、集聚发展”原则,确定了“一核、两廊、三带、三片区”的规划总体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水为媒、文化为脉、景区支撑的桑洋水路发展工作总体思路。
加强规划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总体布局。依托桑干河水系及两岸资源,以桑干河飞瀑峡、像光洞景区为支撑,打造以山水文化要素为核心的滨水游憩生态旅游经济带;依托洋河水系及两岸资源,以黄羊山文化园、假日绿岛欢乐农场等景区为支撑,打造集亲水观光、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洋河休闲旅游带;依托柳川河水系及沿岸资源,以万柳公园、万柳图书馆、大新门西城垣公园为载体,打造集古城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空间为一体的柳川河文体旅游带。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激发桑洋水路活力。桑干河沿线着重打造桑干河大峡谷旅游项目二期工程和王家湾乡李家湾村狼窝露营基地项目。洋河沿线着重打造黄羊山文化园恐龙谷项目、柳川湖冰雪大世界、假日绿岛“张家口往事”民国文化街、天籁谷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广阳梁山博物馆项目。
万全区
丰富洋河水路旅游业态
万全区紧紧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机遇,以建设万全卫城文化产业园区、逯家湾创新融合片区和西北部乡村特色生态旅游片区建设为依托,推进桑洋水路项建设。
依托万全卫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通洋河南北旅游线路。万全区抢抓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实施了万全卫城保护与开发工程,推进了万全卫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成距奥运赛场最近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长城文化展示基地,在做好区域北部的旅游开发同时,也进一步贯通了南北旅游线路。依托逯家湾创新融合片区建设,提升洋河周边功能区。以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等项目为依托,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成为康养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依托西北部乡村特色生态旅游片区,丰富洋河水路旅游业态。充分依托西北部特色生态资源和紧邻草原天路优势,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实施“旅游+生态”战略,加快推动洗马林古堡、正北沟、菜山沟、水沟台等特色村庄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集观光旅游、野外露营、水上漂流、房车基地、山地骑行、户外拓展、生态产业、康养生态文化等活动于一体的特色风景旅游综合体,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建共赢。
下花园区
从“资源城市到休闲城市”的蝶变
按照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两核引领、三廊串联、四区联动”的空间格局,下花园区处于以京张高铁为轴的历史文化体验走廊和京蔚高速为轴、桑干河-永定河流域为脉的生态人文观光走廊的黄金位置节点。把桑洋水路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发展和落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工作的重要引擎,实现“资源城市到休闲城市”的华丽蝶变。
下花园区对洋河、戴家营河、东河三条河道进一步实施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依托山理肌表、水脉走势继续加大绿化美化力度,使全区绿化绿地率达到40%,洋河、戴家营河、东河的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 I I类标准,充分彰显“群山环抱、三水环绕、生态宜居”的城市特色,为全域旅游奠定了清新舒适的环境基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洋河、戴家营河、东河三条河道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依托洋河湿地生态带,建成了全长13.96公里的洋河旅游路,周边分布着4A级鸡鸣山景区、高塔激光秀蝶恋花小镇等各种旅游资源。在戴家营河、东河上先后建成了彩虹桥、平安桥等6座风貌各异、独具特色分布在城区各处的桥梁。
在旅游业态发展方面,下花园区注重借势借智借力,创新融合,寻求突破,全力提高下花园的旅游吸引力。创新引入“合众乡筹”的模式,打造了“武家庄砖艺村”;通过有“臭水沟”之名的洋河的综合整治,打造了洋河湿地公园,成为下花园居民日常郊野休闲的常游地。同时,乡村民宿等一批特色旅居业态不断涌现,以创意休闲、旅居度假为主要的文旅业态正成为下花园未来发展的主力产品。打造了文化+旅游模式的蝶恋花小镇激光秀、体育+旅游模式的段家堡天马台景区健身步道。
阳原县
建设桑干河生态经济示范带
桑干河从西向东横穿阳原,途经12个乡镇43个行政村,全长103公里,占到河北流长的60%。阳原桑干河综合治理包括防洪输水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沿河新建道路贯通工程,形成防洪、交通相结合的一体化功能线路,打通沿河旅游通道,为桑干河沿线文旅产业振兴创造条件。
围绕“以水为脉,以绿为体、以镇为翼”的总体思路,结合桑干河综合治理,建设桑干河生态经济示范带,规划建设湿地、绿化和水岸休闲运动走廊等项目,沿岸重点打造施家会田园综合体、青天背原生态旅游区、曲长城银色河湾、揣骨疃环河健身绿道、桑干河湿地公园、上八角民俗文化园、榆条沟冰雪运动体验区、桑壶湿地公园等节点,形成集越野骑行、民俗体验、自驾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生态体育文化新业态。示范带覆盖12个乡镇沿河的43个村,通过两岸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让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怀来县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18条
怀来做好“湿地公园+全域旅游”文章,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前提下,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要素,以湿地公园为中心向外辐射,将葡萄文化、邮驿文化、长城文化等众多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起一条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气息浓厚的京西北生态旅游带,全面推动生态观光、现代农业、运动休闲、康体养生等绿色产业发展。
开展洋河河道治理工程。为有效解决洋河水库污染问题,保证防洪安全和兴利能力,实施怀来县洋河水库水生态修复项目,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对水库淤积物进行清除和库盘生态修复,并对水库管理范围进行面源污染治理。同时,积极谋划了永定河山峡段河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建成后,对洋河水质提升保护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开展旅游风景道路建设、旅游路线编制工作。以湿地公园打造为核心,建成宽4.5米,长16.7公里的环湖绿道,全程围河而建,进一步提升河道周边的观赏承载能力。同时,今年,围绕全季游、主题游、工业游、生态游等不同品类主题打造了不同风格的精品旅游线路18条,将全县各类景点、美食和美宿串联成线。其中,有12条线路涉及官厅水库、官厅湿地公园等洋河水路周边,与桑洋水路线路形成互补,打造内容丰富、具有代表性、富有怀来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特色品牌塑造成效显著。实施了“鸡鸣出发,醉美怀来”18个怀来系列品牌赛事活动,涉及幽州古道超级越野赛和湿地马拉松重点赛事2项,天漠音乐节和葡萄酒节省级备案重大活动2项,海棠花节等系列活动14项,切实将文化元素与官厅湖生态、洋河周边整合在一起,集聚人气,引入客流,提升影响力。
涿鹿县
擦亮“千里桑干富涿鹿”文化名片
桑干河横贯涿鹿县东西,县域内全长47.2公里,近年来涿鹿县桑干河流域综合开发持续推进,桑洋水路建设成效日益显现。
加强规划引领。按照《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涿鹿县)建设规划》,确定了“一带两核三区”的空间格局,其中“一带”即贯通县域东西的“桑干河旅游产业带”,通过项目实施,把桑干河两岸的湿地、稻田、葡萄等特色农业资源和丁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及湿地、河流自然资源整合融合,串联桑干河大峡谷,打开东西连接门户;“三区”其中之一为“桑洋水路农业休闲片区”,推动以桑干河旅游带贯穿的农旅休闲片区建设,充分激发黄阳小镇、石堡滩民宿、东窑沟陶艺小镇发展活力,促进桑干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整体发展,擦亮“千里桑干富涿鹿”文化名片。
强化项目带动。围绕“以水为脉,以绿为体,以镇为翼”的总体思路,推进生态建设保护,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文旅优势产业。实施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依托河道生态自然修复,沿途利用湿地水岸,结合现有农田肌理,增加内外交通联系,形成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生态效果,为构建运动休闲、旅游康养、产业承载的协同发展平台提供优质的生态支撑。实施桑干河红色文化保护发展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以丁玲文化、葡萄园体验等为引擎,进一步挖掘桑洋盆地农耕文化资源,打响“太阳照桑干”红色文化品牌。实施武家沟文旅建设项目,对沿桑干河上游东窑沟村、西窑沟村、牛家窑村、站庄村等文旅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实施桑干河文旅产业带配套道路项目,该项目东起桑干河滨河公园,西至西窑沟村,与桑干河大峡谷旅游道路连接,是该县西部农业产业、文化产业配套连接道路,建成后将有效连接桑干河沿线的文化旅游节点,推进农业、文化、体育、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
怀安
塑造“京张西关·古韵怀安”的公共服务品牌
怀安县高标准编制《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怀安县)建设规划》,把桑洋水路项目建设列入了《规划》,明确了怀安建设“京西体育休闲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和“一心引领、一廊驱动、一环串联、五区联动”的空间布局,塑造“京张西关·古韵怀安”的公共服务品牌。
近年来,怀安深度挖掘生态资源、屯堡文化、碹窑文化精髓,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建设天鹅湖景区、碹窑艺术小镇等生态文化景点,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充分挖掘熏肉、豆腐皮、一窝丝饼等特色产业文化,集中建设一批文旅融合基地,开发一批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深度开发各类农事体验旅游活动,培育德源农场·稻香田园综合体、萌兔部落主题乐园等田园观光、采摘篱园、特色民宿、亲子培育等旅游业态,推动更多农特产品、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以旅游产业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不断丰富康养医养旅游供给,加快培育泽垣生态颐养苑等一批候鸟式、疗养式、休闲式、田园式康养医养旅游基地;积极开发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探险等体育旅游业态,打造一批生态体育公园、汽车露营基地、体育特色小镇、体育旅游线路,全力创建体育旅游示范片。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