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正定工作期间对“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的运用与启示
邱然 杨丽梅 杜娟
■“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通常指针对某一典型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整体把握客观事物,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灵活运用“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找准典型、剖析典型、运用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了地方发展。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正定工作期间运用“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的生动实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结合实际确定调研内容。特别强调“要结合典型案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改进措施”。这对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调查研究要“解剖麻雀”、突出重点,“多深入基层寻计问策,多解剖麻雀小中见大”。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就十分注重运用“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将调研重点聚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具有典型性的地方,通过体察实情、“解剖麻雀”,从而全面掌握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为广大党员干部用好“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树立了光辉榜样、提供了鲜活教材。
“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的意蕴
“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原理,通常指针对某一典型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整体把握客观事物,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重视典型调研,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是典型调研的行家里手,他将典型调研法形象比喻为“解剖麻雀”,指出“如果有问题,就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然后才证明‘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毛泽东同志选“麻雀”的特点鲜明:一是选择典型地点,比如《寻乌调查》中的寻乌县,介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具有三省的普遍情况,调研该县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是选取典型事件,比如《中国佃农生活举例》通过对壮年佃农张连初生产生活情况的细致分析,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出中国佃农生活的整体状况,进一步论证了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特别强调领导者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在实践中发现典型,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的东西。1992年,邓小平同志选取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回答了当时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们党的典型调研法传统,既强调弘扬传承,又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方法手段。一方面,要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围绕重点、“解剖麻雀”,忙在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另一方面,要重视调查研究的广泛性,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就已熟练运用“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他找准典型、“解剖麻雀”,管中窥豹、见微知著,深入调研有关正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好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对“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灵活运用“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找准典型、剖析典型、运用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了地方发展。
学习先进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就善于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总结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1982年,他到正定任职后,就对如何推动正定经济发展、带领人民富起来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在正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领导干部“到基层调查,要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他以身作则到当时相对富裕的村子“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经过深入调研,结合正定紧邻省会的区位特点,他提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并总结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经”,为正定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1984年,正定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九项指标比1980年翻一番,粮食总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十项指标超历史。
剖析落后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注重研究落后典型,深入剖析原因,寻找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20世纪80年代初的正定县是典型的“高产穷县”,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后发现,高征购、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制度落后是正定“高产”但“穷”的根本原因。找准症结后,他便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情况,推动粮食征购基数由7600万斤降到4800万斤,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种经济作物。1983年,农民人均收入从148元涨到400多元,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选择距离县城远、经济落后、影响较小的里双店公社首先进行农业“大包干”改革试点,然后加以推广。正是不断通过“解剖麻雀”解决问题,他带领正定人民改写了“高产穷县”的历史,奠定了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
树立好的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开展调查研究,不仅善于总结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剖析落后典型的问题症结,而且善于树立典型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树立个人典型。他树立种棉能手冯玉明、种菜能手王小辈、养鸡专业户刘成永等致富能人为典型,让他们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使群众信服地看到行行有出路、业业能致富,激发了广大群众生财致富的活力。二是树立集体典型。为走好“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他提出要培养“致富群”,发挥致富样板作用。1984年2月,他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河南片和城关片九乡一镇要率先致富,人均收入要突破600元;全县各乡都要有一批率先致富村,人均收入要突破700元;各村都要有一批率先致富户,人均收入突破1000元。这样全县上下形成一个率先‘致富群’,让他们领路、示范,带动全县的经济起飞,使我县在致富路上走在全地区以至全省的前列。”在“致富群”的影响和带领下,正定广大农民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
“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启示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典型调研所需时间短、反映情况快,能有效增强党员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正定工作期间运用“解剖麻雀”典型调研法的生动实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选准典型,求实、求准是“解剖麻雀”的前提。“解剖麻雀”的第一步,在于摸清情况、搞清方向。掌握实际,是选准“麻雀”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跑遍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搞清方向、选准“麻雀”,从而为正定发展作出系列科学决策。求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明确目的,是选准“麻雀”的关键。做好调查研究,目的要明确,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方法,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进行调查研究,特别强调坚持问题意识,突出目标导向,力求找准典型。求准,要求党员干部在选“麻雀”的过程中,紧扣现实工作需要,明确调研目的,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从先进典型中总结经验,从落后典型中解析问题,从典型中找到同类问题的共性规律。
剖析典型,求深、求细是“解剖麻雀”的关键。“解剖麻雀”的第二步,强调抓住矛盾、掌握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既注重调查,又重视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规律。求深、求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剖析典型时,应该“入心”“入脑”,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仅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症结所在,还要总结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观察事物、研究问题。
运用典型,求效是“解剖麻雀”的目的。“解剖麻雀”的最后一步,要求总结规律、推广实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就善于通过开展典型调研提出切实有用的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运用。求效,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剖析典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要通过调查研究,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集思广益、反复论证,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并将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推而广之。
(摘自《河北日报》,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2A D J003)“习近平总书记地方工作时期调研方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