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悠悠清香忆
贾海芳
小时候的端午节,父亲总会在天不亮就起来,去山里采艾叶。听大人们说要早早的起来为的就是采到还没有见到阳光、还沾着清凉露水的最新鲜的艾叶。父亲总会把采回的艾叶别在哥哥、姐姐和我的耳朵根后面,按村里的习俗这是大人对孩子的祈福与赐爱。在记忆中,我们总是还在睡梦中,就有一滴清清凉凉的水珠儿滴到嘴里,惊扰了我们的酣梦。睁开眼,沾着露水的飘着药香的艾叶,已挂上门楣,插上窗户框,于是满屋子都是那熟悉又熟悉的清香味道……
端午节一大早,我们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总会在村口等待卖粽子的老人快点到来。那时候,坝上的农村没有卖做种粽子的原料,自家不做粽子。记得,每个端午节,都会有一个卖粽子的老人,从县城里用自行车推着两大桶粽子,一个村挨一个村的叫卖,走到我们村的时候,往往桶里只剩下几个浸泡在桶底的粽子了。那时候,能抢先买到粽子的孩子的眼神都是骄傲的。好几年的端午节我都没买到粽子,个子不高的我总会踮着脚,用手抓住老人车后架上的桶,使劲往桶里瞅,也就是想多闻闻泡过粽子的水,透着甜甜竹叶清香的味道。
直到中午家家饭菜飘香,没有买到粽子的孩子还是围着老人的自行车久久不肯散去,各家的大人只好把自家的孩子哄回去,嘱咐卖粽子的老人,希望来年到村里时能多剩下一些粽子。
每一年,总有几个孩子等来的依旧是失望。于是大人们一再叮嘱卖粽子的老人,下一年一定要多带些粽子,让村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吃到粽子,走累了在谁家都可以吃午饭的。老人的表情看上去有些为难,但他还是答应了。他说,按理多装一桶粽子,他的买卖会更好,只是这村子太偏远,他人老了,驮太重的东西,实在是走不了远路。
又一年的端午节,早早的就在路口等待的我们,远远地看到那个卖粽子的老人推着自行车向村里走来,除了后车架,自行车的手把上又多了一个水桶……也就是那一年的端午节,我生平第一次吃到了粽子,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那样的香甜,味美。
记忆里的端午节留给我的是悠悠的清香的记忆:五月间家乡田野花草的清香,沾着露水的艾叶的清香,第一次吃到粽子时满口的清香,还有母亲做的胡麻油炸糕的飘满整个院子的清香……这种记忆让我觉得,端午节是所有节日里唯一清香四溢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