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文化新旅
巧夺天工灿灿花丝放异彩
李果和作品《盛世龙腾》 |
李果作品《宫廷御灯》 |
花篮造型胸针 |
本报记者 王宸胤
在古装剧里,我们能见到金灿灿的凤冠,上面还镶嵌着各种宝石,璀璨华贵。在博物馆里,你可能见过镂金嵌玉的酒杯,精美异常。你可曾想过,它们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
花丝镶嵌,这种起源于商周时代的古老技法,两千多年风雨历程让它当之无愧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花丝镶嵌市级非遗传承人,日前,她的一件作品还入围了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她是谁?古老的技法里有哪些秘密?新时代里,它们又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和走进我们的生活?
如果说,泥塑走的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路子,那么花丝镶嵌走的就是截然相反的一条路——精细繁复、华贵璀璨。
花丝:比发丝细
走进果臻花丝镶嵌艺术工作室,打开灯的瞬间,满屋的金光灿灿让人颇有点睁不开眼,定睛一看,金丝银线编织成各种镂空造型,大到数米高的摆件,小到珍珠大的耳饰,上面还镶嵌各种宝石,精美绝伦。
参观人员的视线都先被展柜里一座高达近一米的大摆件所吸引。这座摆件的名字叫《盛世龙腾》,作品以万里长城山脉为底座,九条金龙环绕着镂空金球飞腾而上、簇拥祥云,金球的周边还有朵朵银色的“雪花”,祥云瑞霭、瑞雪飘洒。作品造型精美、气势磅礴,寓意龙脉传承、九州共进,既汇集了象征张家口、冬奥会的代表元素,又将中华民族喜迎盛世、万众一心的精神生动表达出来。大家对作品逼真的造型、繁复的工艺、考究的制作啧啧称奇。一位中年女士喃喃自语:“这是纯金的?得用多少金子呀?怎么做出来的?”她不知道,站在自己身后的正是它的作者——花丝镶嵌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果。
李果老师并没有立刻回答大家的疑问,而是打开旁边的展柜,拿出了一对精巧的雪花造型的金耳钉。“别看这耳钉小,工艺、程序和那个大摆件基本一样。首先都是采用延展性好的贵金属,花丝镶嵌所用的金、银纯度都是最高的,尤其是银,国标925就是纯银,但是花丝镶嵌需要银的纯度达到999。因为越纯才能越软,拉出来的丝才能越细,细到比头发丝还细,此时的丝叫素丝。”
有一位眼尖的女士发现,小耳钉的花瓣有很多纹路,李果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解:“这些纹路不是在一根花丝上雕刻出来的,而是两根甚至更多根素丝经过各种手法搓出来的,比如搓成麻花状、螺旋状等,这样一来素丝就成了花丝。”
如果需要花丝从圆变扁,那么就将搓好的花丝压扁成型,比如花瓣状。掐好雪花的外边后,接下来是用相同的原理、不同的技法填花芯,最后在花蕊处镶嵌上绿松石,一个花丝镶嵌技法的耳钉就做好了。
听完李果老师的讲解,大家的眼神充满惊奇。没想到连一个小耳钉的制作都如此复杂,那么这门手艺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前世:鲜为人知
查阅资料,记者发现,花丝镶嵌技法有着鲜为人知的前世,因为它曾经是权贵的象征。
花丝镶嵌,又名“细金工艺”。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项工艺被称为“金银错”,“错”就是将金银涂覆在青铜器的表面以作装饰。因为所使用的都是贵金属,所以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宫廷、权贵阶层的专属工艺。
西晋时,匠人们已经能把金银抽成细丝,当时盛行花丝首饰,“金狮子”、“金簪”、“金叶”等,都是用金银细丝盘绕成各种花纹样式。
唐代是金银器的“黄金时代”。贵金属的大规模开采、冶炼、提纯为花丝镶嵌技法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灼灼其华的黄金白银装点着梦幻般的繁华盛世。西安曾出土的一件金花饰,花间用极细的金丝绕结,镶翠玉小片,小巧玲珑,是唐代花丝首饰的典范。
花丝镶嵌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分为两个制作部分:花丝,是以金、银等贵金属为原料,将金银拉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首饰、器物等装饰品;镶嵌,是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錾出图案,再镶以松石、珊瑚、玉石等珠宝而成。
宋朝,这一技法还常与点翠工艺相结合,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宋神宗皇后的凤冠就是用点翠和花丝相结合的技法制成,效果惊艳。
随着技艺的不断进步和宫廷奢靡之风盛行,明清两朝,花丝镶嵌技艺臻于鼎盛。技法日益成熟的同时,也彻底变成了活跃于紫禁城深处的最美记忆。
1956年,明定陵出土了一件“金丝蟠龙翼善冠”。这顶皇冠由518根直径0.2毫米的细金丝编制而成,网眼疏密一致,无接头、无断丝,薄如轻纱,两条金龙由花丝堆垒其上,栩栩如生,精妙绝伦。它代表了明代花丝镶嵌的最高工艺水平,是万历皇帝的心爱之物,并随葬陵寝。而定陵出土的“万历后妃金凤冠”,由于镶嵌了128块宝石、5449颗珍珠,并采用了点翠及烧蓝等技巧,更是被公认为镶嵌工艺的最高境界珠宝之一。
清代,金银工艺分工更细并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可谓“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金枝玉叶”大盆景、“点翠花鸟”大挂屏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乾隆年制的金瓯永固杯至今仍是北京故宫小型珍品类的镇馆之宝,是“中国乃至世界金银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鸦片战争后,大量金银外流,许多贵重工艺品被掠夺出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花丝镶嵌这项宫廷艺术也开始流向民间,当时很多的金银店铺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匠人,但战乱中,这项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技艺因原料缺、难度大、匠人少,一度濒临失传。
今生:绽放异彩
“从参加工作至今,四十多年里,我只从事了花丝镶嵌这一项工作。”李果说。
1980年,李果进入张家口市工艺美术厂,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设计与制作。她告诉记者:“当时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因为造型优美、雍容华贵、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民族风格,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所以极少在国内销售,基本都用来出口创汇。直到世纪之交,才逐步走向国内高端市场。”
1994年至2006年,李果成立了自己的工艺美术服务部,主营花丝镶嵌及首饰加工定制。2008年,花丝镶嵌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果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
“以前因为要出口,所以主要考虑老外喜欢的样式、元素,现在不一样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我应该设计一些能更好的展现张家口元素的作品,让中外消费者都能通过我的作品打开一扇了解张家口的窗户。”李果说。
2017年,作品《冬奥圣火香薰》获河北华夏神韵非遗文化十佳非遗创新作品奖;2019年,《山城欢迎您》获河北省文学艺术界民间艺术优秀作品奖。
在展厅里我们看到的作品《盛世龙腾》是纯银制作,集24K黄金电镀、点蓝烧蓝、宝石镶嵌、木座雕刻于一体,运用了拱线、凤眼丝、麻花丝等花丝类型近20种,镶嵌松石、珊瑚等珠宝若干,耗费白银6358克,历时一年多精心创作而成。目前,这件作品入围了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将于本月底在浙江衢州竞争终评。
除了这些精美的摆件,李果还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日常消费品的设计创作上,耳饰、胸针、项链坠等各种女性喜欢的首饰层出不穷。“历史上的花丝镶嵌技法最早承担的使命也是饰品,这其实是回归历史。”李果说。记者看到一套由戒指、手链、吊坠、耳坠组成的精美首饰,纯银的雪花造型配上点蓝镂空花球,新颖又雅致,每一个单品之间都能找到相呼应的元素,确实有一种别样之美。李果说:“这些都是最近一年多设计的新款式,这次去参展我准备也带上几件,小配饰物美价廉,几乎每次展览都能成‘爆款’!”
花丝镶嵌饰品之所以价格昂贵,一在料,二在工。小件饰品所费金银有限,人工成本如何降低呢?李果想到了自己以前在工艺美术厂时,大家一起研究、分工合作,又快又好。于是她决定在工作室开门授徒,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传承技艺,一举两得。这些年,经她带过的学生很多都成长为能独立开工作室的传承人,他们有的在北京,有的在深圳,将这门最早只在北京地区留存的技法传播到了天南海北,至今遇到难题他们还会给李果打电话请教。
花丝镶嵌,这项被誉为“珠宝工艺界活化石”的古老技艺,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不但没有湮没,反而以崭新的风姿融入到新时代的艺术品殿堂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们带着亘古不变的精致、细腻、华丽,见人、见物、见生活地走进千家万户,大放异彩的汇入新时代的潮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