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岁月如风
婆婆
|
|
许晓萍
2014年10月,公公脑出血,压迫腰部神经,瘫了。
住院十八天,插了尿管、胃管,办出院时账单显示一共花了一万四千元钱,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七千元钱,自己花费七千元钱。离开医院时田大夫嘱咐:前四个月是黄金恢复期,连按摩带扎针还是能够走路的。考虑到婆婆身材矮小,搀扶不了公公下地锻炼,我和丈夫决定和单位请四个月的假,为公公做康复训练。丈夫打工的单位是私企,不上班就不会开工资,那四个月丈夫没有一分钱的收入。玉米卖了五千元钱,婆婆给了我四千元钱。
五年后,公公入土为安,婆婆问我:“咱们贴了多少钱?”我说:“七千。”婆婆说:“贴就贴点儿吧,这是你爸最后一次花你们的钱。”我说:“行。”
对于贫困的家庭,钱无疑是最让人绝望的东西。每次家里缺钱时,我想办法借,有了钱再还,这二十多年来,父母是我最坚实的后盾。但当我缺钱时,婆婆也会倾其所有,心甘情愿。
婆婆未成年时母亲去世,十八岁时得了腰椎结核,做完手术以后没有穿铁背心,就帮着舅舅、舅妈拉扯侄儿侄女儿,没有康复好,腰椎弯曲几乎呈九十度,落下了终身残疾,舅舅为此愧疚了一辈子。公公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到处乱跑,一宿一宿不睡觉,没完没了地说,满嘴白沫。老婆婆尖酸刻薄,蛮横无理,不高兴时,就坐在炕头不带重复地能骂一整天。同住一个院子里的二叔二婶精明能干,相处不合。婆婆在剖腹产生下一个女儿后,考虑到身体的承受能力,抱养了儿子,也就是我丈夫。她一边带着两个孩子,一边到地里干活,还要照顾经常发病的公公,急火攻心,身上长满了毒疮。挣不够工分,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花,那样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丈夫长成了大小伙子,为了盖新房子娶媳妇儿,欠下了一万五千元的外债。在我到家里之前,他们不吃大米,只买白面自己蒸馒头。夏天吃自己种的菜,冬天吃缸里的腌菜。
刚到婆婆家时,婆婆成天为生活愁苦,我却不懂婆婆的苦楚,听广播剧,写日记,院子里成天水流成河,一棵长势喜人的杂草都让我爱不释手。把黄瓜切片贴满我和婆婆的脸,还买了剪刀,给婆婆剪头发染头发,婆婆只要省下了钱就开心,我剪成什么样她都能接受。我每次做饭,不管做成什么样,公公婆婆都说好吃,还逢人就夸我包的小笼包好看。后来我发现婆婆才是烹饪高手,大碱馒头蒸的又白又劲道,素菜不论是炒还是熬都色香味俱全,蒸的鸡蛋羹非常完美。我非常地羞愧,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婆婆却并不计较,用一颗宽厚仁慈的心包容了我所有的任性和胡闹。
我们也曾经有婆媳矛盾。我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隔三差五地招惹她伤心。我无意间把普通玉米籽儿和种子掺和在了一起,眼看着就要种地了,公公只能一颗一颗地挑拣出来。我不会用大灶台做饭,锄地回家的婆婆还得做饭。试想,如果这是在娘家,妈妈都会面对面地训斥,但婆婆也只是在背后抱怨几句。娘家虽然也并不富裕,但我当时完全体会不到婆婆内心的艰辛。婆婆开始一直认为我受不了苦会离开,可我们同甘共苦地一路走来,转眼已经二十年了。
每次回去看婆婆,她总想让我多住几天,我说:“不行啊,得回去给您大孙女儿赚钱交学费。”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多陪陪她,婆婆满面春风,走路都哼着歌儿,见到邻居就会告诉人家:“我们儿媳妇儿回来了……”
今年孩子开学早,正月十六就返校了。送了孩子,我心里没着没落的,还是回去看看婆婆吧!却不知道公交车早在半年前就改变了路线,我被扔在了半路上,然后连跑带颠儿的到家,天已经黑透了。婆婆给我端出热乎乎的饭菜,看着我吃,然后给我讲村里这家那家的新鲜事。
第二天早晨,丈夫上班,我睡到九点多才起床。吃过中午饭,我又陪婆婆聊了一会儿,提着十三个大碱馒头要回家了,婆婆送我到大门口,我走出老远都要拐弯了,她还站在那里看着我,依依不舍。
舅舅一辈子都在牵挂这个老妹子,每次去镇里开工资都要买一些吃的给婆婆送过来,有点心、饼干、白糖、红薯……舅舅的耳朵背到了极点,几乎听不到婆婆和他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有一次,婆婆像个淘气的小姑娘,踮起脚尖,用胳膊勾住身材高大的舅舅的脖子,爬在耳朵跟前和她的哥哥大声说话,舅舅还是只点点头。那个画面实在是太温馨了,我想给他们留下这美好的时刻,却发现手机不在身边,真的实在是太遗憾了,那个画面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婆婆的前半生非常不幸,各种病痛缠身,经历大小四次手术。在老院居住时,家庭贫困,公公又生性懦弱,村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敢践踏,真是苦不堪言。现在独居四间大房的大院子,天大地大,吃饱穿暖,自由自在。闲时早起,田间地头溜达;忙时拔草松土,健步如飞。
都说好人有好报,婆婆一生善良正直慈爱,孝顺公婆,邻里和睦,虽然生活困苦,但家庭温馨美满。如今,身体健朗,儿女孝顺,我只愿婆婆健康平安,为我们守住这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