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最是书香能致远

张家口日报 07版长城·作品 2023年05月23日

张丽萍

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这一日,我与全国各地的书友们一起观看并分享了由人民日报新媒体、微信视频号、十点读书联合推出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我们读书吧》,人民日报新媒体特邀张桂梅、麦家、陶勇、萨日娜等十余位嘉宾一起共读。

演员萨日娜阅读了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片段,让我再次回味了电影《人世间》的故事情节,爱情友情亲情之间的一系列感情纠葛变化以及人生的起伏。

演员曹磊阅读了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觉学生时代的我还未读懂,只是觉得有趣,并未真正理解文中的故事,时值中年以后才读懂了鲁迅,而从曹磊那声情并茂的阅读中,更体会到了鲁迅当时的童趣和怀恋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作家麦家阅读了自己的书籍《人生海海》的一段,人生就像大海一样,什么都有,什么都创造得了,也什么都颠覆得了。我们在如海的人生里面,既要去欣赏一切,要去拯救一切,同时也会收获一切。医生陶勇也与大家分享了人生感语:与其焦虑时光,不如平整土地,我们只管三四月份做好播种,收获就交给九十月份。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董丽娜朗诵的散文《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嗓音干净清澈,声音优美动听,坐姿端庄娴静,她不是用眼睛在读,而是在用心灵在读。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桂梅老师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你们必须好好读书,读书,就是让你看到人生还有更多的选项,就是让你在人生路上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读书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读书可以,当你见过辽阔的天空之后,再选择想要停留的地方,这才是你真正自愿的选择......”看似虚弱的张桂梅老师声音却透出强大的力量,照亮了多少迷茫孩子人生的道路。

启迪我人生的第一部小说是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当时我在读初中,那时我们不学习整天批判老师,整天被读书无用论蛊惑,无知的学生们热衷于找老师的不是,批判师道尊严,写大字报,整个校园里充斥着一种不良的风气,而那时的我,静静地阅读了很多的小说,可以说我的初中就在小说的世界里度过,而《青春之歌》是我读的第一部叙事小说,这是一部以反映日寇侵华过程中发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通过阅读使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洗礼,点燃了我的青春激情。那时的我完全沉浸在故事女主人公的生命里,为她的走向革命而高兴,也为她的悲伤而痛苦,更为她的爱情而难过,少年的我懵懵懂懂,但也从书中读到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人生观也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书中的那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活逼真,表现了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的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让我看到了信念的坚贞,生命的价值和无畏,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青春。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读书,是一种心灵的化妆,当你腹有诗书时,所拥有优雅、谦虚、无畏,胜过无数珠宝。

当你沉浸在阅读中,你看到的世界是很大很大的,你的内心也会变得丰富起来,外在的寂寞与孤独,反而都不重要了,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安然豁达。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读好书,勇攀高峰,一起读书,沐浴书香。读书是人一生最好的修心,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书籍使我们开阔眼界和心胸,可以和历史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读书能让人变得内心充实,可以让我们变得丰盈和有光芒,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正能量的风气,一种生命的保质期,所有认真读过的书都会融入灵魂,沉淀成智慧,只要被触动,就会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