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M05.jpg)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中药材成增收“新宠”
本报记者 左文婷 通讯员 邢鹏飞 罗纳 李旭婷
这个季节正是知母长势好的时候,这几天,万全区膳房堡乡冯家窑村村民们有的忙春耕,有的忙中药材采挖,忙得不亦乐乎。
“大山里遍地都是宝,近几年我们采挖野生和种植中药材、沙棘、蘑菇等,家里的房翻新了,还买了电动三轮车。”农忙后的村民王爱英边剪知母根须,边向记者介绍,知母属清热下火药,一斤能卖到3元左右;把须根剪下来,须根一斤0.5元,挖一天能卖200至300元不等。
知母只是该村中药材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的缩影。冯家窑村地势较高,坡度落差大,海拔1110至1520米,潜流水发达,植被丰富,野生知母、柴胡、黄芩、防风等各类中草药琳琅满目。
膳房堡乡对重点品种中药资源数据进行监控,设计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整体规划,实现成果转化,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采挖中药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