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文史趣话
尹自先的文史情怀
李殿光
1985年5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及省政府、地区行署的安排部署,张北县政府成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启动新修《张北县志》。初期,因编纂人员调动频繁,修志队伍不稳定。1986年6月,县政府决定重新选调人员,充实编辑力量,翌年3月再度任命办公室主任,並确定主编、副主编。当时尹自先是张北县教育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便从张北县一中选调到《张北县志》办公室,任主编。
当时,撰写新志书没有可参考的志书,各位编辑均为教师出身,编纂志书的专业知识贫乏,尹自先组织大家学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和《工作细则》,以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草案)等地方志相关文件资料,并参考借鉴省志办拟定的县志篇目,制订了《张北县志》的基本篇目,进行培训。使大家明白什么是志书?怎么修志?步入正轨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提供的资料大多粗糙,需要甄别修改完善。他一边引导编纂人员收集资料,一边修改润色稿件,可谓里里外外“一把手”。他带领全体编纂人员甘于清苦,殚精竭力,全力投入撰写志书。
新编《张北县志》特色明显,“境域变化”一章,结合史料手绘地图,图文相间,展示了张北县数百年来境域的变迁。特设“垦荒”章,运用大量史料,展现了张北县自清中叶以来开发的全过程,具有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县(区)地方志的特色。新编《张北县志》还广泛收集有关张北的著述篇目、诗文辞赋,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年代远湮的地方文献发掘并汇集成编,散帙零篇断简重见天日,虽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
历时五年,尹自先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焚膏继晷,爬梳资料,上限追溯到远古,下限主体编写到1988年,秉笔直书,前后五易其稿,数度打磨,于1992年7月底以100余万字告竣。志书全面系统地、准确地记载了张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文化,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的社会大观。经过编纂人员单独校稿,编辑部小范围集中审核,送编委会审查小组审核,层层把关,保证志书如期完稿终审。志书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统领,被省方志办评审专家组评为重点突出、资料丰富可信,引文多而不繁,篇章体例得当、讲求层次逻辑、语言顺畅流利的一部值得称道的志书。于1994年5月《张北县志》(全1册),正文700页,约1050千字,付梓出版。
《张北县志》的成功出版与尹自先广博厚实的知识基础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在修志过程中,他还撰写了《历史发展不平衡性与文化落后地区载古》等多篇方志理论研讨文章。1991年河北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尹自先为“河北省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的名字于1994年入典《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辞典》。
2017年,年近70岁的尹自先又主持编纂了《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文萃》(四卷,以下简称《文萃》)。《文萃》正文按类结集,设“坝上纵横”“金莲川记”“长城探幽”“纪行拾忆”“中都杂论”五大板块,是研究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的专题文集。内容涉及坝上的建置沿革、史迹掌故、社会状貌、风土人情、文化延脉等,计157篇文章,210万字,多数文章属近代史研究范畴。所收篇目除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等资料外,尚有“知网”等文库的博、硕论文,一部分选自《研究动态》和当地政协文史委员会出版的文史资料。
2019年12月,《文萃》(四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文萃》(四卷)是迄今所见在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中,最为前沿和全面的阶段性成果,填补了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空白,对地方学发展史研究亦推动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