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史趣话

“秤”的历史

张家口日报 06版长城·读史 2023年03月09日

田鑫

“秤”,测定物体质量的衡器,形声字,字从禾,从平。“平”指“镇压”、“压下去”。“禾”指“五谷”。“禾”与“平”联合起来表示“五谷压下去”。因此,“秤”的本义指“五谷的重量”,引申为“称量五谷的重量、衡量轻重的器具”。

在我国,“秤”出现的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出小型的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秤黄金货币。随着两千年的历史进程,“秤”的种类越来越多,杆秤、台秤、案秤、戥秤,乃至如今的弹簧秤、电子秤等。说及“秤”,不仅仅是商业行为的产物,而且更融入一种深邃的文化理念。

相传,秤的发明者是范蠡。范蠡是经商的鼻祖。他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后来,范蠡偶然从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中引发了灵感。农夫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于是,范蠡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后来,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再后来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

正因如此,昔日生意人,多讲究诚信为本,以义取利;追求货真价实,公平交易,目的是财源广进。于是,大凡商铺内供俸财神爷,还放一杆公平秤,悬挂对联:“讲天理良心,讲公平交易”;更有一副对联“三星六星七星星星在照,戥秤盘秤台秤秤秤公平。”

范蠡还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指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所以说,这“秤”也算是华夏“国粹”,沿袭了两千年,现在依然是经商者不可少的必备之物。更有“半斤八两”、“缺斤短两”等的成语,或出自典故,或有段历史传说,让人品味不尽人文内涵。

秤的应用直至今天,而因为秤引发的典故也不少。最有名的是《曹冲称象》。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最后,称量大大小小的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当然,秤的历史跨越千年,与之相关的计量文化丰富多彩。与秤相关的谜语,如:“满身花纹影如蛇,空闲日子墙上爬,千斤万斤肩上过,一五一十不虚夸——谜底就是杆秤”;“我小小年纪,出门做生意,挈了我辫子,问我多少年纪——谜底也是杆秤”;同样,谜面上含有“秤”的谜语有:“电子计量秤(打一常言俗语)——重在表现”;“大升进,小升出;大秤进,小秤出(打一成语)——斗转星移”另外,含“秤”的谜底的谜语有:雁鸿秋水与天平(打一成语)——人眼是秤;干到秋深人不支(打一字谜)——秤;四方归心,统一和平(打一字谜)——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