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随笔

喝茶随想

张家口日报 08版长城·作品 2023年02月23日

崔红旗

春节前,朋友送了一盒茶叶过来,让我过年品尝。其实,我多半生并不怎么习于饮茶,亦不懂什么茶道,茶上确乎说不出个子戊寅卯。遇有饮茶的场合,等同于囫囵吞枣,或有几分附庸风雅之嫌。

想起父亲在世时别无癖好,却嗜茶酒。酒量不大,每次自饮自酌两小盅,茶却是喜浓酽的,饭后总爱泡壶茶水。可惜他过世太早了,二十多年前家里经济情况并不富裕,市面上似乎茶的品种也不比现在,单调得很。父亲喝的并非上乘货,大多是粗劣的劳保茶,或是街上买的末等花茶,茶叶梗末儿。

我频繁接触茶是离开工作岗位后,闲来无事,看书沉静之下,沏上一杯热茶,慢品细啜,很是惬意,没曾想慢慢上瘾也就养成了喝茶的喜好。

读书知道茶有千年历史。饮茶之风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初是王公贵胄的专利,唐时陆羽著有《茶经》。茶文化博大精深,雅趣频生。茶还被称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是中国人钟爱的饮料。它不仅养身提神,消除烦恼,更可怡情。尤适于涵养心境。

后又读了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等名家说茶的文章,对茶有了感性加理性的体味。对茶卓有心得的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我的一个广东文友对茶也颇有研究和见地,写了好几篇谈茶的散文,都隽永而专业,对茶的色、香、味,尤其是绿茶的淡薄,清香,柔和;红茶的酽冽,醇厚,回甘,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有的文章还获了奖,令人叹服不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饮茶的种类也得以扩展了,绿茶红茶不一而足;铁观音,安吉白茶,大红袍,普洱茶,龙井,林林总总,均有涉猎。

茶的包装也日趋考究,五花八门,有纸桶的,有铁盒的,有瓷罐的;有圆形的,有扁形的,有长方形的;有精装的,有袋装的,且外观造型上无不各具特色。

我还知道,茶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嗜好,茶在社会交往、商务洽谈中也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茶酒极盛的年份,曾与朋友常去茶馆里消遣,一面喝茶一面聊天,饮茶时茶馆还提供茶食:瓜子,蚕豆,山楂片,果脯之类,并不求裹腹,惟让牙齿也不闲着,添些情调而已。

即便不是茶馆,也有专事喝茶的地儿。我认识一个福建老板,他本是卖建材的,可是在他的办公室、会客室、建材展品大厅里,却都设有全套专门的品茶装具,茶台茶壶茶碗,又大气又精致。他每天得暇就坐在很高档的茶台前,娴熟而耐心地给光临门店的顾客洗盏,洗茶,泡茶,再把泡好的茶水按人头倒进一只只半个鸡蛋大的微型茶碗里,以茶奉客。如是循环往复,不厌其烦,功夫茶炮制简直不输专业水准。氤氲的茶香中,谈天说地,也说着生意上的事,一桩桩大小不一的买卖似乎不经意中谈成。茶为媒,茶之于商务的功用亦可见一斑。

每逢宴筵,不论规模大小,最先上来亲近嘉宾的总是那一缕缕袅袅飘升的茶香。有的还有茶技师表演,只见一精瘦小伙手臂灵巧的腾挪,不一会儿变戏法似的,茶水高山流水般地落入客人的茶碗里,滴水不漏,夸张的有些不真实,引来阵阵喝彩声。

茶,越来越被人们揭去高贵而神秘的面纱,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人际交往年关走亲访友的佳品,成为人们平素生活的伴侣而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