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时评

《狂飙》:让角色回归生活,共情成最大亮点

张家口日报 07版长城·文化 2023年02月23日

郝莹玉

扫黑除恶题材的警匪剧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热点。以《扫黑风暴》《对决》《罚罪》等为代表的这类作品,故事情节曲折精彩,英雄群像生动鲜明,呼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引发热烈的社会反响。

近期,电视剧《狂飙》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为政策背景,展现了京海市公安干警与黑恶势力20年正邪交锋的历程,彰显了人民警察的坚韧不拔和牺牲精神,在题材和手法上都有所创新,达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

《狂飙》在叙事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双线交叉叙事,一条线聚焦当下时空,以正叙的方式展现了省委派出教育整顿指导组下沉到京海市开展督查,突破重重阻碍,彻查当地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过程;另一条采用倒叙手法,通过警察安欣的视角揭露强盛集团头目高启强等的黑社会犯罪活动。应该说,这种叙事方式具有一定的观剧门槛,但从实际效果看,起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一方面带有较强的时代感,作品以一个衰落的工业厂区——旧厂街为叙事起点,将黑白交锋置于大时代背景中表现;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一种思辨性,指导组组长徐忠等回望历史,考察正反两方人物命运轨迹,发出灵魂叩问:为何有的人会走向犯罪深渊?为何有的人会变成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意味深长的叩问带有很强的警示效果。

狂飙,既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又是人们心里贪念膨胀的速度。一语双关,这便是本剧隐藏在最深层次的主线。

在片头部分,有个镜头是这样的。一副手铐变成了一盘饺子又变成了警用摄像头,最后变成了飞驰的车轮,这四个镜头中的符号贯穿了整部剧,其中,饺子是最富有意味的符号,因为它直接将安欣与高启强联系到了一起。

在人物设计之初,本剧导演兼编剧徐纪周刻意“斩断”了安欣这个人物的“软肋”,他没有父母、没有家室,整天像个“闷油瓶”一样,连最爱的女人都不敢奢望结婚。这样,安欣就变得无敌,变得油盐不进,黑恶势力的脏手就无法染指安欣的人生。正因为这样的人设,安欣在电视剧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对于剧情来说,需要这样永葆初心而无后顾之忧的角色出现,这样人物才不会垮掉。

而高启强就不同了,他从一个受人欺负的鱼贩子,到强盛集团的一把手,这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是很多人所“羡慕”的,他们也更偏心于这种“励志”的经历。“我们严格遵循传统的经典现实主义原则,核心就是人物具有社会性,让大家共情。”这是徐纪周在把握本片尺度时所说。

共情,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也是它能够成功的基础。而如何处理剧本,让故事线的发展更贴近真实,这是一个艺术性的难题,徐纪周只用了一招就解决了,那就是吃饭。

相比于《无间道》式的天台见面,《狂飙》把见面的场景放在了饭桌上,这样做可以让故事尽量贴近生活,让演员更接近真实,观众在看的时候,就会认为这事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就会觉得这事有血有肉的不像假的,这样共情就出现了。

“安欣是法治社会的代表,高启强是传统的利用人情社会的代表,他们两个的冲撞也是法治社会和人情社会的冲撞。”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宿命感,有着巨大的戏剧性转折。安欣孑然一身,轴的性格让他成了警队里的孤勇者,他注定要化身为正义的使者,通过惩恶扬善来履行自己的职责;高启强也是孤勇者,但他左右逢源,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一步错步步错。从他说第一句谎的时候,他就注定戴着面具活下去,到最后谎言破灭的时候也就是他的生命终点。

不止高启强,警队里那些“卧底”们也同样适用于宿命论,曹闯、张彪、杨建,他们有的是正气凛然的老刑警,有的是坚守初心的禁毒警,但他们在人情面前最终丢掉了底线,屠龙者最终成为恶龙,这就是他们最终的命运。

都说中国社会就是人情社会,但是中国也是法治社会,有法不依,法就形同虚设,正义也得不到伸张,在正义必胜的主旋律下,罪恶最终见到阳光,也就灰飞烟灭了。电视剧《狂飙》在当今社会引起反响,这本就是大家对于正义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