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年画·乡愁
张燕峰
春节临近,无论是大商场的柜台还是街头商贩的摊点,都少有年画的身影,想来,它们已被各种绣品和装饰品所替代。遥想当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贴年画的盛景,不觉怅然。
那时节,无论有钱没钱,年画总是要买的。粉刷一新的墙壁上,如果没有年画的装饰,就像一个不施粉黛的姑娘,虽然素朴,但总少了些令人安心的富贵之气。有了年画的装饰,本寒酸简陋的家,也会蓬荜生辉,光彩照人。那光亮是贫瘠中的温暖,是寒冬里的火焰,让人对姗姗而来的新年生出了无限希冀。
那时年画的种类很多。有的取材于神话故事,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有的取材于戏曲小说。有的描绘劳动场景,有的表现伟人风采,有的是自然风物,但都寓意美好。
买年画是乡间盛事。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穿着亮丽的新衣,三五结伴,七八成群,说说笑笑,迤逦而行,去三里外的供销社。一路上,喜鹊在枝头欢唱,麻雀起起落落,每个人的心中,都像涨满了风的帆,被欢乐塞得鼓鼓的。
供销社的柜台里早挂满了年画,五颜六色,像飘扬的万国旗。买年画的人很多,十多平米的地上挤满了人,几乎是摩肩接踵。个头大嗓门高的人很占优势,跟售货员老程有交情的当然更占优势,他们总是最先拥有购买权。不过,其他人也不十分着急,他们耐心挑选自己喜欢的年画,从色彩,从构图,从意境,心中暗自比较,反复权衡。家有考学的,一定要买鱼跃龙门;家有病患的,一定要买松鹤延年;儿女即将成婚的,一定要买喜鹊登梅;家中缺吃少穿的,一定要买五谷丰登;家有即将临产的孕妇,一定要买搂着金色大鲤鱼、欢笑的胖娃娃……乡下人的审美观念大抵相同,所以免不了自己中意的已被别人捷足先登,只好怀着遗憾退而求其次。不过最终都皆大欢喜,喜气洋洋地离去。
贴年画也是家中一桩大事,前提是家里必须焕然一新。屋顶的积尘已除,四壁洁白如纸,家具光可鉴人,玻璃透明似无。年画才被庄重请出,隆重登场。男人举着年画对着白墙,女人和孩子在身后高高低低、左左右右的指挥。如果不满意,那是一定要重来的。在贴年画这件事上,一定要端端正正,既为了美观,也期盼着来年的日子四平八稳,无忧无灾,喜乐安然。
我那时刚读了一点书,审美与大家大相径庭。别人热衷于姹紫嫣红的繁华喜庆,我则偏爱雪满群山的寂静寥阔。当我把那幅雪野茫茫的年画买回家时,失望像一匹奔马,在母亲的眼中一闪而过,母亲勉强挤出一丝牵强的笑容,嘴巴抿得紧紧的,似乎一张嘴就会说出责怪的话来。做教师的父亲则爱怜地对我说,买年画要买红色的,看着喜庆。果然,贴上之后与白墙浑然一体,无色彩的对比,无背景的映衬,确实不好看,但我还是喜欢。当我专注地欣赏它时,小小的心儿就莫名沉静,那种雄浑壮阔的美将我牢牢攫住了,浮上心头的是谦卑和敬畏。
岁月如风,光阴似水,不经意间漶漫了许多往事。唯有年画,鲜亮如新,镌刻心扉。在对年画的回味里,猛然想起自己离家多年,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生根。瞬间,乡愁泛滥,惆怅满怀。
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