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寻找身边的长城
摩崖石刻上的谜题
![]() |
|
(一)
赵春霞
这是一座并不算陡峭的山峰,坐落在镇边城外,护佑着这座深山里的小村落。
镇边城是怀来县瑞云观乡的一个小村落,与北京昌平区相邻,翻过山就是昌平了。
眼前的这座山,风雨侵蚀的岩石,有些已经风化,山体也开始破裂。但山体下方的岩石上隐隐约约刻着不甚清晰的字迹。那些漫漶不清的字迹吸引了考察者的目光,于是这一摩崖石刻被拍了下来。
细细看去,竖排的几行字,越到下面反而越模糊。
第一行只能认得嘉靖癸丑年九月的字样。
第二行字刻的是巡抚右副都御史吴嘉会题。
第三行只看得清兵备副使书,名字无法辨认。
最后一行是分守参将、游击将军徐麟刻石。
我手头的照片仅仅能辨认出这些内容。
这些其实都算落款,真正的主题事件却漫漶难辨,只隐隐约约看得到落款上面有白色的印记。仅此而已。
究竟因为什么事情,或者要纪念什么,把相关的内容刻在岩石上,希望永垂不朽?无从知晓了。山知道,但它沉默不语。
缺失了主角的舞台,就好像一部精彩的剧目结束了,我们这些晚到的观众只看到了屏幕上一行行的字幕在眼前滚动,有点遗憾又有点不舍。
幸好,落款给我们留下了时间的线索,寻着这时间线挖掘深藏在其中的故事,还真是有些让人吃惊的收获。
嘉靖癸丑年,就是公元1553年,明朝中期。巡抚右副都御史吴嘉会,这个人与修建长城有关。
明朝从建立之初就在陆陆续续修长城边关,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抢掠。而之后大规模的整顿边务,跟明朝历史上两次重大的事变有关。
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的大军俘获,明朝精锐的20万大军全军覆没,数十位明朝文臣武将精英损失,这一事件让怀来县土木堡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有个叫袁彬的明朝小官,也在被俘之列。袁彬远远看到了雷家站高岗上的皇帝,被达子众兵围着,忙上前向皇帝叩头,痛哭流涕。皇帝于是就令他随侍左右。
这个袁校尉后来写了一本书,记述了皇帝被俘的细节,我们才得以了解土木之变后雷家站也就是现在的新保安所发生的一切。
土木之战后,明朝上下每每想起土木堡和雷家站心中一定充满了委屈和愤懑,这也让朝廷上下对雷家站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在“土木之变”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451年,将保安卫从涿鹿城移到雷家站,并修筑城堡,成为“锁钥重地”。雷家站也因此变成了现在的新保安。
100年之后,1550年6月,鞑靼的首领俺答又一次率兵侵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不仅没有积极防御,反而用重金来收买俺答,促使对方不要继续进攻大同。
8月,俺答移兵古北口,明朝边关再次出现危机。严嵩令明朝军队坚守不出,听凭蒙古兵在北京郊区怀柔、顺义、通州、昌平一带杀戮抢掠达8日之久,直到明朝廷答应与蒙古互通贡市俺答才罢兵回撤。
明史称这一事件为“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让明朝皇帝感觉蓟州镇的防卫薄弱,需要加强,于是在北京周边长城沿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当时的蓟州巡抚是吴嘉会,由他负责整修蓟州边备并巡抚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