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

产业向绿沃土生金——塞北管理区创新绿色发展纪实

张家口日报 04版专版/县域 2023年01月10日

本报记者 宋锦丰 通讯员 王会文 刘宇

建设全国高端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优质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全国草业科研和种业基地、绿色智能低碳发展示范基地……近年来,我市塞北管理区向“绿”进发,加速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闯出一条借“绿”生“金”的新路。

技术创新,打造绿色农牧业样板

一台台大型拖拉机往来穿梭,将一个个马铃薯深翻出土,工人们随后把马铃薯分拣入袋,打包装车。日前,塞北管理区加紧调派机械设备和人手,抢收5万多亩马铃薯。

塞北管理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这里种出的马铃薯产量高、薯形好、品质优。

“我们持续推进马铃薯种植技术更新,实行订单种植模式,不断提升马铃薯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效益,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塞北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乔利江介绍说。

日前,塞北紫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晾晒场上一派繁忙,公司副经理王雪军正组织工人将晒干的油菜籽打包装车。王雪军介绍说,这是他们试种和推广的“青杂7号”油菜品种,每亩地纯收入能达到五六百元,是普通油菜籽产量的两倍。

“我们每年投入20万元左右,引进和培育适宜在冷凉区生长的高产旱作物品种。”王雪军说,他们公司除了种植油菜、燕麦、饲草等,还建有200亩的玉米试验田和600亩的示范田,实验全株玉米青贮亩产达3.6吨左右、干物质达到28%以上。目前,该公司种植的旱地规模达到2.9万亩。

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与合理科学利用草原资源,塞北管理区集中连片、规模化统筹推进休耕种草,今年完成休耕种草面积3400多亩,逐步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不断加强农牧业技术创新,塞北管理区把长板拉得更长、强项做得更强,努力打造地方绿色农牧业样板,在新一轮绿色农牧业发展中继续领跑、发挥示范作用。

绿色循环,探索低碳减排路径

坐落于塞北管理区内的现代牧业(张家口)有限公司,现存栏奶牛4.3万头,是华北地区目前单体奶牛养殖规模最大的企业。

“养殖场粪污经固液分离后,固体部分通过垫料方式实现清洁回用,既解决了粪污存放的问题,也解决了牛床垫料来源。”现代牧业(张家口)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王海介绍,该公司配建了大型沼液综合利用设施,采用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粪污,构建起“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粪污处理—沼气发电—沼渣用于铺牛舍—沼液还田”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低碳养牛”目标。

借力“双碳”,塞北管理区在新能源产业上大做文章。该区抢抓张家口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机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加强与华润电力合作,推进建设华润智能新型电力系统项目,打造源网荷储一体新能源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新能源电力供给保障能力;与中船重工新能源投资集团合作,加快建设投资2.63亿元的塞北太阳城牧光互补示范项目。

“塞北太阳城牧光互补示范项目成功运营后,将彻底告别冬季烧煤采暖的历史。”塞北管理区党工委书记高云森说。

融合发展,促进全季全域全业态旅游

抢抓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机遇,塞北管理区积极探索“旅游+”模式,构建集工业科普游、农业观光游、运动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农垦文化教育游于一体的全季、全域、全业态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现代牧业(张家口)有限公司、蒙牛特仑苏(张家口)乳业有限公司,游客可以通过参观通道,亲眼见证一杯好牛奶的诞生。以发展“产业+旅游”为契机,塞北管理区推动传统乳业走出更多发展新路径,迈向高质量发展。

塞北管理区还深入挖掘农垦资源,引进影视公司,计划合作拍摄电影《你好,塞北》,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展示塞北管理区发展新面貌,不断提高塞北管理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又是一年丰收时,广袤田野铺展斑斓画卷,塞北管理区,这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坝上新型小城正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