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垣艺苑

涿鹿呱嘴宣传非遗文化

张家口日报   2022-12-29  


本报记者 郝莹玉

“和坝上呱嘴、干嗑有所不同是,涿鹿呱嘴没有了口语莜麦味的特点,凸显了涿鹿当地方言词汇和音韵特色。”日前,由涿鹿秧歌角研究会会长刘建新主编《涿鹿呱嘴作品选》汇编成册,这是涿鹿秧歌角研究会一班人,把戏曲艺术“涿鹿秧歌角”推入河北省非遗保护目录后,对涿鹿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做出的又一大新贡献。

“出生在张家口崇礼地区的我,小时候常常在街头看到身背褡裢、手提木棍的呱嘴表演。呱嘴表演是民间流浪艺人沿街乞讨的主要生存手段。除独立采用呱嘴进行表演的形式外,呱嘴还和二人台唱段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形成了完善优美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形式。”国家一级编剧,涿鹿秧歌角研究会名誉会长杜忠老师说,当我看到了《涿鹿呱嘴作品选》资料后,耳目一新。可以说,涿鹿呱嘴,在张家口市众多语言演艺艺术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涿鹿呱嘴,又称“咯哒嘴”“练贫”“打贫话”“打寡皮”,是河北涿鹿民间历史悠久、广泛流传的曲艺演艺种类。它和戏曲文化相互渗透,同快板演艺相互连通,与顺口溜交相辉映。而涿鹿独特的方言词汇、有别他乡的发声音韵,凸显出了涿鹿呱嘴的个性语言亮点和重要艺术价值。

“涿鹿呱嘴,具有连口押韵、土语味浓、诙谐逗人、精悍俏皮,寓教于身边故事里,讽刺在不知不觉中的表象特征。是招人喜爱的民间文艺形式、即兴表演的口头演艺艺术。”涿鹿秧歌角研究会会长刘建新说。

涿鹿呱嘴,在戏曲文化剧种中的渗透力较强,在现今涿鹿县域内流传的、当地人表演的涿鹿秧歌角、岔河梆子、晋剧以及二人台等戏剧演艺里面,时常会出现“呱嘴”的表演。涿鹿本土剧种中,呱嘴是三花脸(丑角)口头表演的拿手好戏。呱嘴表演在乡间民俗活动中普及度较高,但凡头脑灵活、能说会道的人,都能来几句即兴小段子。因此,涿鹿呱嘴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农村茶余饭后的街头、农闲唠嗑的炕头、民俗活动演出的台头、农忙时忙中取乐的地头。

由于呱嘴表演极其简单,一人一板(梆子)便可以进行即兴表演,具有便捷性、灵活性、趣味性,百姓自娱自乐程度高,历朝历代民间精彩的呱嘴段子层出不穷。为将涿鹿本土的呱嘴演艺艺术发扬光大,传播社会正能量,丰富当地百姓文化生活,《涿鹿呱嘴作品选》挖掘、整理了部分呱嘴传统段子和民间爱好者创作的呱嘴作品,并装订成册,借以推动涿鹿的非遗演艺登台阶、上层次,依期达到让涿鹿呱嘴这一艺术形式,在多样的演艺艺术环境里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