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们的节日

情思腊八粥

张家口日报 08版长城·作品 2022年12月29日

陈正红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当想起这句童谣,心里就像长了洁白的羽翼,总想飞回遥远的故乡,回到时光相册里的腊八。

记得小时候,一入腊月,尽管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但内心就急不可待地热络起来,早早盘算着吃母亲做的腊八粥。

冬日的北方,长夜漫漫。腊八清晨五点多,窗户还是一片漆黑,母亲燃起昏暗的油灯,张罗着开始煮粥了。

在农村,那时候吃顿腊八粥不易,生活本就不富裕,没有太多的东西做粥的配料。母亲把小米淘洗干净,再把土豆刮皮洗净切成中块,还有前一天泡过的红芸豆,混合着一起倒入锅里,往大铁锅里添好适量的水,轻轻地扣上锅盖。然后,从院子里抱些柴火,坐在灶间的小板凳上,随着风箱有节奏地欢快,开始了一年一度腊八粥的熬煮。

锅盖缝隙冒出蒸腾腾的热气,浓浓的粥味便在屋子里氤氲开来。母亲拿一把铁锅铲,时不时在锅里搅和几下,防粘锅底。在热气沸腾的锅里,土豆们烂碎的像指头肚大小,红豆们变得憨态臃肿,米粒们则在翻滚中不断膨胀。粥汤逐渐粘稠,食物们在锅中叹气似的,鼓起无数气泡,芬芳味道便胀满在屋子的每一个角落。

天蒙蒙亮,腊八粥差不多就可以食用了。

只听见母亲催促我们:“孩子们,快起来吧,吃腊八粥啦!”一听见吃粥,我们姊妹几个像一根根弹簧从炕上弹了起来,飞快地收拾妥当。

我和哥哥姐姐在锅边成一圈,像房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

“吃腊八粥喽!”

“我要吃三碗!”

母亲额头汗津津的,忙着为我们盛粥,说:“今天必须吃腊八粥,吃一碗,驱除寒气,快吃吧。”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粥。我细细嚼着,甜甜的,粘粘的,真好吃!悄悄地扫视了一下,大家吃的流星赶月,把碗里的红豆粥朵颐得干干净净。母亲看着我们,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兴许她把一年的收成与艰辛,把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望,把对我们的关爱和呵护,一股脑地煮进了腊八粥里。

物换星移,逝者如斯。

我读书、毕业、工作,日子越来越好。每到腊八,母亲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为了配合“初八”这个数字,非要将“腊八粥”的食材配齐八种。

一大早,母亲打电话说:“早点过来!你爸从头天开始就张罗吃粥买料的事了。”父亲慈爱地告诉我,你妈一夜操心着熬粥,硬要将粥熬熟在太阳露头之前。

听完父母亲的讲述,我心里热乎乎的,我知道,父母为我们开辟了一块充满阳光的土地。

母亲微笑着说:“放了红枣、绿豆、花生、莲子、葡萄干等东西的粥到底要比纯粹红豆粥好吃。”端起满满的一碗粥,我看到了粥里闪着烁烁的光,腊八漾着稠浓的爱意,连同粥香与日光食入胃腑。

几十年的光阴弹指而过,母亲、父亲已先后离我们远去,这样每年的“腊八粥”里就又增添了一份思念之情。每年腊八来临,我也会效仿母亲,天不亮为家人熬腊八粥。

一碗腊八粥,带着粥米之香,含着绵绵的爱,就这样代代相承,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