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定向把脉乡村发展 全面开启振兴新局
——访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挂职干部、南山区副区长李林木
本报记者 马明明
涿鹿县南山区地处太行山和燕山深处,属深度贫困地区。2002年,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南山区,打井铺路兴产业,倡导文明办教育,20年的殚精竭力、责任担当,2020年南山区成功脱贫摘帽,开启乡村振兴新局面。近日,中煤集团挂职干部、南山区副区长李林木就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受了张家口日报记者采访。
记者:二十年矢志如一,二十年攻坚克难,中煤集团对口帮扶南山区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林木:2002年,中煤集团开始对口帮扶南山区,先后派出6位干部到任挂职,谋项目、强设施,兴教育、济贫困,多方面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40余个,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南山区脱贫摘帽。特别是近两年,帮扶工作进入乡村振兴新的历史阶段。中煤集团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中央企业政治自觉,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向南山区直接投入资金2150万元,完成考核任务率141%。各项帮扶考核任务指标大幅超额完成。通过实施企业直聘、以工代赈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合作社和微工厂、采取家庭农场转移就业方式帮扶大量农民就近务工增收等措施,为南山区交好防止返贫和抗击疫情两份答卷,保持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记者: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中煤集团在发展主导产业上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林木:牢牢把握南山区是京西重要生态屏障,白洋淀上游水资源涵养地生态定位,在生产端,依托地区“六小产业”基础,一是推动本地农产品商品化升级的同时,着力完成“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极大提升了市场关注度和认可度;二是整合各村箱包产业,推广联合体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可持续运营,克服了小微弊病,盘活了集体资产,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三是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广小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引导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对接进行规模种植,增加产值;四是推广“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打造核桃+鸵鸟养殖+林下苦菜的生态循环链,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苦菜种植基地,扶持具备全产业链技术的鸵鸟养殖家庭农场。在销售端,整合本地农产品供应链,组团登录各大电商平台,先后参加了“央企兴农周”“中煤兴农节”活动,帮助销售农产品逾千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记者:面对发展新挑战、工作新要求、群众新期望,中煤集团将围绕哪些方面推动南山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李林木:下一步,中煤集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帮扶举措,加大支持力度。产业方面,加强联农带农机制建设,着力增加群众收入。比如整治山区“撂荒地”,通过土地流转,鼓励规模运营,让想种地的有地可种,有账可算;不想种地的租地有收入,打工有去处,实现土地打粮,百姓增收。教育方面,继续实行中煤教育振兴工程,对山区学生和乡村教师进行支持;持续推进“壮志凌云”工程,完成南山区全部学校体育场现代化升级。中煤集团还将从党建、文化、消费、人才等方面发力,促进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组织类似2022年清华大学干部培训班,安排乡村振兴带头人到山东、上海参观学习培训,鼓励山区干部从“山沟意识”向“山顶意识”加速转变,发挥后发优势,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