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绘就共富“杏”福新图景

张家口日报 04版要闻 2022年12月10日

本报记者 李颖 通讯员 连荡

进入冬季的蔚县北水泉镇细弦子村,冷风萧瑟,花木凋零。而相比室外阵阵寒意,村民梁秀金家里却是暖意融融,几名女工正熟练地挑拣块型整齐、颜色纯正的木瓜杏干,有人装袋,有人打包,一片忙碌景象。

“这些打包好的杏干都是已经预订好的,明天拿到镇上物流公司邮寄。”梁秀金说,今年除了自家收获的木瓜杏,他还收购了同村共计2万多斤杏,全部烘烤成杏干销售。

细弦子村地处蔚县东北部,属丘陵地带,有种杏树传统,全村1751亩地,有1295亩种植杏树,村里四分之三人家以销售鲜食杏、杏干和杏扁为主要收入来源。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是销售旺季,现在大伙正忙着备货,争取赶上旺季卖个好价钱。”村党支部书记杨应军介绍,过去本村村民主要售卖鲜食杏,但由于其上市时间短、不宜保存运输等弊端,收入并不高。后在镇党委、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给符合条件的16户村民每户补贴5000元盖了烤杏房,做鲜食杏加工,将鲜杏加工成杏干,身价翻了数倍,而且保质期更长,销路更广。

购销两旺也带动了村民增种增收的热情,这些天来,村里的种植大户梁永富正忙着和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联系,请教关于解决杏花防霜冻的问题。“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些话让我心里很激动,有了国家的好政策,专家们的帮扶,相信我们村的杏产业一年比一年发展得更好……”

除了木瓜杏烤成杏干自产自销,当地村民种植的杏扁由镇上瑞福祥杏扁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购,加工的“蔚献”等品牌杏扁销往全国各地。“除了固定客户,今年借助网络直播,每天能外销两三千单,年销售额差不多2000多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张永富言语中尽是自豪。

其实,不仅在细弦子村,多年的产业深耕,杏产业已成为北水泉镇的支柱产业。目前,杏树种植面积达5万亩,杏干烤房数达1400余间,可烘烤加工1000万公斤鲜杏。全镇杏扁加工厂已有20余家,其中大型加工厂10家,解决了五百多人就业;全镇杏产业产值达8000多万元,人均杏产业收入6000多元。

在村口“丘陵瑰宝——细弦子村”的石壁前,北水泉镇党委书记许贵宝描述着全镇杏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引进生产杏仁油、杏仁蛋白、杏仁苷等精深加工类项目,提高产业附加值;利用网络、微商等大力宣传推介“北水泉木瓜杏”、“北水泉杏干”、“北水泉杏酱”、“北水泉杏仁”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合作社、果品加工企业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进一步扩大北水泉杏产品知名度;借助丘陵地貌,附近泥河湾遗址旅游资源,打造集木瓜杏采摘体验、特色景观、观光休闲、产业文化为一体的环形果业田园综合体……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并把精神实质转化为实际行动,依托现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过上共富的‘杏’福新生活。”许贵宝满怀憧憬地表示。